相關推薦
在國家開始著手于實施向工業4.0邁進的同時,傳統的制造企業正經歷著一種巨大的考驗。我國大型企業的設備正向著正規化,大型化,集約化發展,這就給我們的設備管理人員帶來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跟得上企業設備的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這是擺在我們設備管理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引言
企業設備管理工作以做好常規設備管理為一體,繼承傳統管理經驗,不斷創新的管理實踐,在健全設備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有效融入了計劃管理、設備全面全面集中預算管理、設備狀態監測管理、設備技術管理等先進管理方式方法,也有效融入了設備管線防腐修復、設備節能降耗等先進技術和工藝,持續推動了設備管理科學健康發展,有利保障了基層設備良性發展。
一、設備現場管理的一般特點和問題
現場管理的特點:
1、技術性要求強,涉及范圍廣泛;
2、信息量大具有動態性;
3、易受管理基礎與技術因素影響;
4、易受管理體制與人為因素影響。
一般設備現場問題包括:
設備的利用和綜合效率低;設備故障頻繁,現場混亂無序;跑冒滴漏等情況不能根治造成資源上的浪費;工作人員精神狀態不佳,工作效率低;企業沒有明確的管理理念等,這些都是影響企業發展和生產的嚴重問題所在。
二、企業精細化管理措施
1、設備管理與生產相結合
設備是天然氣生產單位的物質技術基礎。設備管理工作,必須適應天然氣生產任務的變化,為生產服務。應當樹立重視設備管理、加強設備管理為天然氣生產服務的思想;要根據天然氣生產任務、設備修理工作的難度,確定重點設備;對重點設備實行維護、修理、備件供應、改造、更新五優先;根據生產變化情況,隨時調整設備運行參數,以保證設備滿足生產需要和最佳工況運行。
2、設備管理與現場工藝相結合
設備和工藝在天然氣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兩者密切結合,互成一體。設備配置、技術改造必須從現場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設備使用的工藝要求和使用條件,做到設備與工藝流程相匹配。如多級離心污水提升泵的配置必須考慮揚程、排量、吸入高度、介質粘度等;南二區污水管線壓力、耐腐蝕、耐酸堿、耐結垢就會影響污水回注運行,改變喂水泵、注水泵的運行參數,超出喂水泵性能承受能力后就會導致其故障頻繁、部件損壞等。
3、基層設備管理與崗位培訓相結合
設備管理必然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首先,油田設備管理包含了機械、電子、采氣、儲運等許多方面的科學技術知識,缺乏這些知識無法合理地使用設備、管理設備。其次,正確地使用、維修氣田設備,還需要掌握狀態監測和診斷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流體力學、石油機械、石油工程、壓力容器等專業知識。因此,基層設備管理需要工程技術作為基礎,不懂理論就無法聯系實際分析、解釋設備故障表面現象中瑥藏的實質原因,不懂技術就無法結合實際提出設備技術改造和更新。同樣作為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對所用設備要做到“四懂三會”即四懂為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會為會操作、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因此,加強設備崗位培訓與學習,不斷提高設備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技術素質是抓好基層設備管理工作的關鍵。
4、基層設備管理與多個崗位相結合
基層設備管理是一個綜合復雜的過程,銜接崗位、程序較多。從主管領導到崗位操作員工,從上級部門到基層班組,從兄弟單位到設備廠家都存在縱向或橫向的聯系。
(1)設備管理工作必須得到主管領導的重視,這是搞好基層設備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與保證,這是一條成功的經驗。設備管理人員對單位設備管理狀況勤于向主管領導交流和匯報,使得彼此熟悉單位設備動態情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2)基層設備管理必須與材料管理相結合,設備配件儲備和采購必須做到合理、及時、準確,兩個崗位之間必須加強溝通,熟悉設備配件庫存和使用情況,以防設備出現故障無配件維修。
(3)基層設備管理必須與安全管理相結合,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整個過程中,設備的安全評價必須到位。設備結構不合理、配置不齊全或存在超溫、超壓都會引發設備事故或機械傷害,因此定期開展設備安全檢查、及時整改設備存在的問題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程序。
(4)單位之間應保持相互溝通,互相學習,互相交流,掌握設備信息,特別在設備調劑、故障處理等方面。
(5)基層設備管理需要建立自修和外修為一體的設備維修網絡,保證各型設備出現故障修復及時、可靠。
5、設備管理與診斷技術相結合
設備診斷技術是設備使用情況判斷分析的重要手段。現場設備診斷技術應該采取內、外結合的辦法,一是傳統設備狀態診斷是靠聽、看、摸等直接手段,憑借現場管理經驗,診斷設備的運行狀態;二是通過現場自備的一些診斷儀器(如測溫儀、油品分析儀、測厚儀、硬度儀、探管儀、可燃氣體測報儀、H2S檢測儀等)實施精密診斷;三是通過與設備監測單位結合進行一些主要設備的能耗、效率、安全性等的監測。應用設備診斷技術可以很大程度上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設備能耗,提高設備運行效率,確保設備安全、平穩運行,有效避免設備事故的發生。
6、設備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
生產實踐證明,設備管理工作應執行以“維修為主,檢修為輔”的原則。沒有正確的維護保養,就不可能有周到的計劃檢修。設備的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之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如果計劃檢修只是搶進度,忽視檢修質量而遺留下設備隱患,就會加大維護保養的工作量。反之,如果維護保養不精心,發現問題不及時處理,操作人員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就不僅會帶來“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的后果。為了避免突發故障影響企業生產,設備管理必須具備應付突發故障、承擔意外突擊任務的應變能力。這就要求基層設備管理中信息渠道暢通,設備配件儲備充分,維修技術力量能夠隨時為現場提供維修服務。
7、設備維修與技術改造相結合
在設備管理工作中,延長設備壽命和保持設備良好狀態無疑是正確的。但是不能無止境地延長“壽命”,不能不惜工本地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應通過技術經濟評價,正確處理設備維修與改造關系,把維修與改造結合起來。一方面利用檢修的機會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來代替技術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設備和零部件。一方面對陳舊落后,進一步維修價值不大的設備,按手續進行報廢,更換先進的設備。
8、設備管理與使用評價相結合
設備使用評價是設備更新、設備購置的重要保證。作為基層設備管理工作,從新設備的現場調試運行開始就應該準確建立設備運轉記錄,詳細記錄設備基本參數、運轉情況、故障處理等,階段性收集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形成該設備階段性評價,一方面可以把握該設備的運行規律,為設備維修、操作提供可靠依據;另一方面這將為相關部門設備選型、設備引進等提供必要而可靠的信息,有效避免設備管理中決策性失誤。
結束語
總之,企業設備現場管理系統工程相對復雜,不僅涉及到企業的工藝與設備配置層面,而且涉及到企業的整體組織架構、管理思想、管理要求層面;不僅涉及到設備技術管理,而且涉及到設備工作管理;不僅與設備要素本身有關,而且與生產、供應等其他要素有關。設備現場管理要以專業標準化、人本長效化為目標,使現場管理由無序向有序管理轉變,實現突擊性管理向常規化管理轉變、粗放型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