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
三十多年前,美國汽車行業的老總們震驚地發現,日本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汽車制造行業的龍頭老大,更令他們咋舌的是日本的成功并非來自廉價的勞動力或者政府的補貼,而是被廣泛認同的“精益生產”。
?
底特律美夢正酣時,日本早已擺脫了廉價勞動力的經濟模式,并將商業創新做得有聲有色。不久之后,全世界的工廠要么開始精益生產,要么就面臨分崩離析。
?
日本國土上發生的這一切,和百年之前美國大批量生產年代的駕臨一樣,都可以算的上是一場革命,一場管理學家們期待已久的革命。然而,同等意義的變革正在發展中國家適時崛起。
?
毫無疑問,當今世界經濟的重心正在挪向新興經濟體,比如,買一個手機,你會發現它十有八九是中國制造,用它撥打服務熱線,你又會發現電話那頭是一個來自印度的聲音。新興經濟體已不再是廉價勞動和廉價腦力的代名詞,相反,商業創新已在這些國家風生水起,如火如荼,從電信行業到汽車制造再到衛生保健,到處充斥著驚人的突破。
?
他們重新設計過的產品,不止可以節省10%開支——甚至高達90%;他們重構的業務流程比西方的對手們來得更出色更快捷。世界不再是平的,它早已今非昔比。
為未來而戰
第一世界國家正在逐步喪失其在引領企業轉型之觀念方面的領導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些公司在新興經濟體實施了過多的產品研發項目。財富世界五百強公司在中國和印度分別有98個和63個研發中心,而IBM在發展中國家的雇員比美國本土的還要多。
?
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那就是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國公司和顧客都在進軍高檔消費行業,中國20歲左右的年輕人在研究互聯網上花費的時間要比他們的美國同齡人要多得多。
?
另外,新興市場國可以以極低的價格制造出已被市場接受的產品,例如,一輛3000美元的汽車和一個3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可能不如iPad那樣令人熱血沸騰,但它們卻可以使一大部分人的生活得以改善,這一點足以讓世界對其刮目相看。這種被稱為“節儉創新”的進步,不止是在利用廉價勞動,它同樣是在重構產品和業務流程中用以去除不必要成本的一種有效手段。
?
在印度,塔塔汽車公司組合各種節省開支的方法,生產出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車——Nano。巴拉蒂艾爾電信公司重新思考和處理其與競爭對手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大幅度地消減了移動電話服務的成本。它與對手們共用通信塔,還通過招商承辦的方式,把網絡建設、運營和支持外包給愛立信和IBM這樣的特殊經紀人。
?
就像亨利福特和豐田當年幫助其他企業實現轉型一樣,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家們開始把勞務分工和規模經濟等一系列經典理念運用到諸如心臟手術和白內障手術等看起來不可思議的領域,降低成本且不失質量。在手機等行業新技術成果的支持下,他們將一些高精尖服務應用到衛生保健、銀行業務以及鄉村社區等諸多方面。另外,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業也得以整合,以生產全新類別的服務,例如肯尼亞就在手機款項過戶系統一項中占據世界領先地位。希望還是畏懼?
?
顯然,所有這些東西對于金磚四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人們來說是絕好的消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可以享受到從前只屬于高端人士的產品和服務,90%以上的印度人和中國人表示對未來充滿希望。印度的一位企業家Anand Mahindra說,“未來不僅僅會是多姿多彩的,更將是充滿活力的。”
?
那增長緩慢的第一世界呢?新興市場國的企業們在眾多商業前沿表現的比當年的日本更為突出,增長速度也更快,這使許多西方公司不寒而栗——他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價格大戰,同時這也顛覆了關于富裕國家競爭優勢的種種猜測。而許多全球化理論的忠實支持者則認為盡管西方國家制造業工作機會在不斷減少,但它們在創新領域仍保有優勢,許多高精尖的職位將繼續留在本土。
?
新興經濟體不僅僅在挑戰創新領域的領導地位,他們還掀起了一股低消耗的破壞性變革大潮,這股潮流將使許多企業頃刻間灰飛煙滅,各類企業的CEO們將不得不為了爭得經濟保護而四處奔走。
?
對當權者來說,這些變化確實一如既往地讓人痛徹心扉,但廉價的產品和服務在即將面臨多年低增長收入的西方消費者看來,不能不說是一個福音,而對于那些在嬰兒潮出生的人們退休之前就飽受赤字困擾的富國政府來說,它們同樣算得上是一個好現象。
?
節儉創新或許可以使美國的經濟免于遭到衛生保健體系的侵蝕,要知道這一體系已經吃光了美國17%的GDP。采用新方法推廣規模經濟的明智之舉有助于提升公共生產部門的生產效率。
?
創新本質上是能夠自給自足的。新興經濟體的創新行為不僅不會危及富裕國家的創新意識,反而會激發其不斷創新的斗志。西方的汽車制造商曾從日本人那里學到節儉生產技術與早前日本人從美國學到大批量生產技術具有同樣的歷史意義。當下這場創新大變革,也將一如既往地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富足和殷實。
?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在與冠卓咨詢牽手引入精益六西格瑪管理后,是將其經營業績最大化的綜合管理體系和發展戰略,是使企業獲得快速增長的經營方式,精益六西格瑪管理將對企業文化改進產生很大的作用。”
——某集團管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