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的特點是消除一切浪費,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斷改善。去掉生產環(huán)節(jié)中一切無用的東西,每個工人及其崗位的安排原則是必須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崗位。精簡是它的核心,精簡產品開發(fā)設計、生產、管理中一切不產生附加值的工作,旨在以最優(yōu)品質、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對市場需求作出最迅速的響應。 ?
與大量生產方式相比,日本所采用的精益生產方式的優(yōu)越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所需人力資源——無論是在產品開發(fā)、生產系統(tǒng),還是工廠的其他部門,與大量生產方式下的工廠相比,最低能減至1/2;
2、新產品開發(fā)周期—最低可減至l/2或2/3;
3、生產過程的在制品庫存—最低可減至大量生產方式下一般水平的1/10;
4、工廠占用空間—最低可減至采用大量生產方式下的1/2;
5、成品庫存—最低可減至大量生產方式下平均庫存水平的1/4;
精益生產方式是徹底地追求生產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夠靈活地生產適應各種需求的高質量產品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其基本原理和諸多方法,對制造業(yè)具有積極的意義。精益生產的核心,即關于生產計劃和控制以及庫存管理的基本思想,對豐富和發(fā)展現(xiàn)代生產管理理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精益生產的終極目標:“零浪費”,具體表現(xiàn)在PICQMDS七個方面,目標細述為:
(1)“零”轉產工時浪費(Products?多品種混流生產)
將加工工序的品種切換與裝配線的轉產時間浪費降為“零”或接近為“零”。由于客戶或者市場的需求變化,我們的工廠必須不斷進行生產的切換。但是我們不能將時間浪費在換型生產這個不增值的過程中,所以必須將換型時間盡量縮短以換取更多時間用于增值生產。
(2)“零”庫存(Inventory?消減庫存)
將加工與裝配相連接流水化,消除中間庫存,變市場預估生產為接單同步生產,將產品庫存降為零。
在精益生產中,為了庫存盡量接近于零這種目標,我們采用拉動式生產,按照市場上的需求進行生產,保證生產出來的產品第一時間被市場消化。同時在拉動式生產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我們需要協(xié)調產線每個工站的節(jié)拍,保證節(jié)拍一致,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單件流的流轉。
所以,零庫存目標的提出,也許是一種理想化的我們終究達不到的一個零,但是為了追求這個零,追求這種卓越,我們思考得更深,讓產線變得更高效,協(xié)調一致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說,你瞄準老鷹也許會射下小鳥,鳥瞄準月亮就可以射下老鷹。給自己一點努力的方向,即使達不到,你已經很了不起了!

(3)“零”浪費(Cost?全面成本控制)
消除多余制造、搬運、等待的浪費,實現(xiàn)零浪費。這是7大浪費和消除7大浪費的主要內容。相關內容可以參閱下面鏈接的內容。
(4)“零”不良(Quality?高品質)
不良不是在檢查位檢出,而應該在產生的源頭消除它,追求零不良。這里面所涉及的內容其實主要在告訴我們一種思想,質量是設計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因此好的產品是設計的好,設計就規(guī)避了后面制造可能產生的缺陷和不良,從而保證高品質。
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我們需要有防錯的意識,建立防錯體系,保證不產生不良,不流出不良,不接收不良。相關的學習資料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
(5)“零”故障(Maintenance?提高運轉率)
消除機械設備的故障停機,實現(xiàn)零故障。
(6)“零”停滯(Delivery?快速反應、短交期)
最大限度地壓縮前置時間(Lead time)。為此要消除中間停滯,實現(xiàn)“零”停滯。
(7)“零”災害(Safety?安全第一)
Kanban作為精益生產的一種核心管理工具,可對生產現(xiàn)場進行可視化管理。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可在第一時間通知相關人員并采取措施解除問題。
? ? ??
? 1) 主生產計劃:看板管理的理論中不涉及如何編制和維護主生產計劃,它是以一個現(xiàn)成的主生產計劃作為開端的。所以采用準時化生產方式的企業(yè)需要依靠其他系統(tǒng)來制訂主生產計劃。
2) 物料需求計劃:雖然采用看板管理的企業(yè)通常將倉庫外包給供應商管理,但是仍然需要向供應商提供一個長期、粗略的物料需求計劃。一般的做法是按照一年的成品銷售計劃得出原材料的計劃用量,同供應商簽訂一攬子訂單,具體的需求日期和數量則完全由看板來體現(xiàn)。
3) 能力需求計劃:看板管理不參與制訂主生產計劃,自然也就不參與生產能力需求計劃。實現(xiàn)看板管理的企業(yè)通過工序設計、設備布置、人員培訓等手段來實現(xiàn)生產過程的均衡化,從而大大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能力需求不平衡的現(xiàn)象。看板管理可以很快地暴露出能力過剩或不足的工序或設備,然后通過不斷地改進來消除問題。
4) 倉庫管理:為了能解決倉庫管理的難題,往往采用將倉庫外包給供應商管理的方法,要求供應商必須能隨時提供所需的物料,在生產線領取物料的同時才發(fā)生物料所有權轉移。這實質上是將庫存管理的包袱丟給供應商,由供應商承擔庫存資金占用的風險。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與供應商簽訂長期一攬子訂單,供應商減少了銷售風險和費用,也就愿意承擔庫存積壓的風險了。
5) 生產線在制品管理:實現(xiàn)準時化生產方式的企業(yè)在制品數量被控制在看板數量之內,關鍵在于確定一個合理有效的看板數量。
以上是對精益生產方式的介紹,精益生產只是一種生產方式,如需真正實現(xiàn)其終極目標(上面所說的7個“零”),就必須借助些現(xiàn)場管理工具,如看板、Andon系統(tǒng)等,利用這些工具可做可視化管理,能在問題出現(xiàn)的第一時間就能采取措施解除影響,從而保證整個生產處于正常生產的狀態(tài)。
?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在與冠卓咨詢牽手引入精益六西格瑪管理后,是將其經營業(yè)績最大化的綜合管理體系和發(fā)展戰(zhàn)略,是使企業(yè)獲得快速增長的經營方式,精益六西格瑪管理將對企業(yè)文化改進產生很大的作用。”
——某集團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