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方式是繼單件生產方式和大量生產方式之后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誕生的全新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與傳統的生產方式相比,具有非常卓越的模式,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工業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同時精益生產的思想又被廣泛的應用于傳統制造業之外的行業,如服務業、物流運輸業、飲食業等,并且推行十分成功。

?
精益生產定義
?
精益生產:就是通過消除企業所有環節上的不增值活動,來達到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和改善質量的目的。
?
精益生產思想:關注流程
?
企業的生產流程包括:訂單處理、物料計劃、采購下單、供應商備料、運輸、來料檢驗、存儲、搬運、加工、檢驗和返工、過程等待、成品庫存、發運、貨款回收等環節。
精益生產五大基本原則
?
精益生產方式依存于五大基本原則:價值、價值流、價值流動、需求拉動、盡善盡美。
01 精確的確定產品的價值
產品的價值通常由功效和價格等組成。功效又可分為功能和質量,功能可進一步細分為主要功能和輔助功能。
1、產品的價值是由顧客定義。
在產品的價值構成中,如產品的價格過高,超過顧客的承受能力,盡管產品的功效能夠滿足顧客的要求,但是這樣的產品經常會被顧客舍棄。前GE總裁杰克?韋爾奇先生在他的自傳中曾經寫道,GE公司曾經開發出一種電燈泡,這種電燈泡雖然壽命較一般的電燈泡長很多,但是價格是市場上一般燈泡的幾倍,最終沒能獲得較好的市場表現。產品價值的其他構成部分中的輔助功能,雖然也是產品價值的一部分,但一般不會成為顧客購買產品的真正動機之所在,如裝飾,對于整個產品來言僅僅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買櫝還珠”只是個例。正確認識產品價值的各組成部分,可以對顧客的產品開發、成本控制等起到重大的作用。
2、產品的價值是生產者創造的
產品的價值是由顧客定義的,但是由生產者創造的。來自歐洲,尤其是德國的大多數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通常持有此種想法,認為產品的價值是生產者創造的,生產者的勞動是產品價值形成的原因,也是生產者之存在的理由,所以他們熱衷于提高他們產品的性能和生產工藝的水平,然后向他們的顧客去介紹和推銷自己的產品,雖然他們的產品功能在用戶看來并不實用。生產者創造了產品的價值,但并不是定義了產品的價值,德國企業的這種想法是供小于求、以產定銷時代的縮影。

因此,精益思想從一種自覺的嘗試開始,通過與用戶的對話,為具有特定功能以特定價格提供的產品精確定義價值,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也是精益生產的第一步。
?
02 識別價值流
產品的價值流是使一個特定產品通過任何一項商務活動的三項關鍵性管理任務時所必須的一組特定活動。
此三項關鍵性管理任務為:從接受訂單到執行生產計劃發貨的信息流;從原材料到轉化為產成品的物流;從概念到正式發布的產品設計流程。這是精益生產的第二大步。
?
識別是否增值的活動
活動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明確的創造價值的活動;
2、不創造價值但現階段不可避免的活動,通常稱之為Ⅰ型浪費;
3、不創造價值,可產即去除的活動,通常稱之為Ⅱ型浪費;
如果按照是否增值的角度來考察企業的產品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方式存在著太多的浪費,這些浪費使得企業在滿足用戶的要求方面總是力不從心。
?
03 價值流動
此為精益生產中最精彩的部分。經過第二步的價值流分析,對于保留下來的創造價值的活動和一型浪費活動應策劃使其流動起來。
傳統的觀點認為應該將各種活動按類型分組而利于管理,比如在生產現場將所有的釘架布置在一起,將所有的捫工布置在一起,從事相同工作的人形成一個班組,如釘架組、捫皮組。這種觀點在傳統的職能制組織結構下表現為分工明確。

精益生產方式的價值流動原則要求企業重新定義職能、部門和企業的作用,使他們能對創造價值做出積極的貢獻;說明價值流上每一點的員工的真正需要,因此,使價值流動起來才真正符合員工的利益。這不僅要求為每種產品建立精益企業,還應該重新思考傳統的企業、職能、職業,重新考慮精益戰略的發展。
?
福特將轎車總裝生產轉變為連續流動生產,使福特的T型車的總裝工作量減少了90%,同樣,將產品從接到訂單到發貨中的活動按照流水線的原理設計也將大大提高效率,保證按期向顧客交貨。
?
04 顧客拉動
從“部門”和“批量”轉化到“生產團隊”和“流動”,第一個可見的效果是:從概念投產、銷售到送貨以及原材料到用戶所需的時間大大的減少了,可能提高幾倍甚至幾十倍。引進了流動以后,需要幾年才能設計出來的產品,在幾個月內就可以完成;需要若干天才能辦完的訂貨手續,幾小時就可以辦完。而且精益系統現在可以使正在生產的所有產品進行任意組合,所以變了的需求可以及時得到滿足。
精益生產的此種做法能從庫存量下降和資金周轉速度加快中一下子節省巨量資金。從下圖傳統生產方式和精益生產方式中產品生產過程中資金占用對比情況可得出此結論。

精益生產方式是一個革命性的成就。因為,一旦有了在客戶需要的時候就能設計、排產和制造出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的能力,就意味著企業可以拋開銷售預測,直接按用戶告訴企業的實際要求生產就行了,在電腦制造業中,DELL公司就是典型的此種模式。這就是說,企業可以讓用戶從企業那里按照需求拉動產品,而不是把用戶不想要的產品硬推給用戶。
?
05 盡善盡美
當企業精確的定義產品的價值,識別出整個價值路,并且使創造產品價值的活動連續流動起來,并且讓顧客從企業的拉動價值開始時,奇跡就出現了。具體表現為,當企業為真正滿足用戶的要求并且全心全力的為之努力,付出時間、資金、場地、成本和錯誤時,盡善盡美的原則就不是那么虛無縹緲了。
為什么如此呢?企業滿足上述四個原則后,愈想真正的滿足用戶的要求,讓價值流動的更快一些,就越能暴露出價值流過程中的瓶頸和障礙,企業就會不斷的改善這些瓶頸,去除障礙,滿足用戶的要求。
?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