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生產主管,常常會面對如下問題:
?
①員工不按作業指導書執行;
②設備點檢表漏點檢;
③5S執行不到位;
④此類問題頻繁被稽核,客戶稽核,體系審核、IPQC稽核、班長定時清查,每次稽核總能找到一兩條,結論是:管理不到位,員工執行力差。
今天我們來剝一剝這類問題,到底是什么鬼,讓員工寧可頂著大額罰款,冒著張榜批評的風險來違規。以作業指導書為例,梳理了幾個問題:
?
1、為什么會有管理流程,管理規定?
?

①這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逐步的建立規則,固化下來成為流程,為了確保流程的嚴肅性,又引入管理規定,目的是約束員工按流程辦事。
②確保信息及時傳遞,不漏項,讓該知道的人都必須知道,所以建立流程;
③很多流程本身就是一套完美的協同機制,確保協同過程高效執行,所以規定了明確的輸入和輸出;
④為了提升企業管理能力,引入了管理體系,里面有流程,比如IATF16949/ISO9001等;
⑤別人家有,我也要有(這種老板居然真有)。
?
2、回到問題本身,作業指導書是什么?
?
①一套指導員工操作的技術文件;
②一個沉淀操作經驗,避免因為錯誤操作引發產品質量問題的技術平臺。
?
3、員工為什么不按作業指導書執行,為什么會遺忘懸掛作業指導書?
?
①員工個人行為,故意抵觸執行(通常極少);
②員工培訓體系有缺陷,沒有把員工教會。二流企業做培訓,基本是灌輸法為主,以培訓簽到表為證,培訓效果無法驗證,合不合格無法驗證,基本沒有什么崗位培訓資料,全靠指導人員的經驗和現場的作業指導書;
③生產準備環節有漏項,目前基本是作業指導書發放制,生產準備和切換線時,都要有一個懸掛作業指導書的過程,未執行到位;
④管理不到位,稽核頻次不夠(1次變3次)。
?
4、為什么違規行為屢罰不止?
?
從根本上講,員工覺得作業指導書真沒什么卵用,所以你懂得,迫于淫威,所以才有了執行擾亂環節,即使經常見到罰款,也會偶爾搞忘。
?

5、建議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
①作業指導書既然是經驗沉積的平臺,那么沉積經驗的機制有哪些?
②作業指導書既然是用來指導員工操作的,工程師寫好以后有沒有按作業指導書操作驗證一次?
③員工不按作業指導書操作,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不知道違規操作會有什么后果,哪一個動作違規可能會對我們的產品造成什么影響,我們的作業指導書能不能告訴員工這些因果關聯?能不能?
④作業指導書作為一種指導文件,有沒有一種持續優化機制,持續的改進,直到最優。
?
目前的工廠管理,管理對象更多針對的還是員工,流程的骨子里還是階級意識,是上層管理者對下層人民的管控、監督、懲罰,體現的是管理層級的“權威”。什么客戶意識,服務意識,其實目前還有點遠,也有點扯。
?
6、想測試一下你們公司是不是階層式的管理嗎?
?
①查一下暴漏出來的和員工相關的問題,解決了多少,解決的比例有多高?
②現場發生一次異常,大概多長時間有支持團隊到場,多長時間能徹底解決一個問題?
③看看公司對于工程師的寬容度和對于員工的寬容度,有多大差距?
?
總結:
?
如果不能從根本上破除作業指導書的有效性障礙,那么執行也只是個笑話,不僅僅是作業指導書,設備點檢表,其他類管理執行道理是相通的,這是意識問題,對抗的是延續了幾千年的階層意識,怎么可能說變就變成服務意識了。服務意識是什么?就是能站在操作者的角度上想問題,比如設備點檢表,除了要求點檢哪些內容,是不是也要考慮下什么方式能更利于操作者執行?更不容易出錯,就是這種心態和出發點。意識問題是一個長期問題,對于工程師要求確實有些苛刻,但是做為管理者,必須在這方面有所堅持。
?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在與冠卓咨詢合作引入精益六西格瑪管理后,使我們對精益六西格瑪管理水平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更強調項目過程管控,深入生產一線進行輔導,才能培養一批能夠熟練利用精益六西格瑪工具的實戰人才。”
——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