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們在上世紀90年代初出版了《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精益生產方式就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并成為諸多企業借鑒學習的一種管理方式。
??
那么,精益生產方式有何顯著的特征?本文從經典的精益體系出發,提煉出精益生產的三大特征,分別是:拉動式生產、消除浪費以及自動化。
?
這三個特征應有助于我們快速了解精益生產的內涵,同時,對如何推行精益生產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1、拉動式生產
定義:所謂拉動式生產,是指本工序只有在下道工序有需求時才進行生產,工序和工序之間形成一環一環的銜接,相互制約與平衡。
?
解析:?形成倒逼機制,確保順暢化生產。
倒逼機制:因為工序與工序之間是相互銜接進行拉動式生產,因而任一工序(環節)出問題,都會使得生產無以為繼。這也是很多企業實行拉動式生產沒取得效果,反而效率更低、影響生產進度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個小小的提議是,推行精益時,不要急著去拉動,企業的小身板可能受不了嚴格的拉動,一拉反而受傷。
?
而工序(環節)問題包括:設備故障、工藝不完善、員工操作不熟練、不良品等,拉動式生產形成的倒逼機制迫使最大限度消除這些問題,唯有如此,生產才能順暢化進行,并體現出拉動式生產的巨大價值。
2、消除浪費
定義:消除浪費,即消除生產過程中影響順暢化的各種障礙。
解析:消除浪費被視為精益生產的核心,因為只有消除生產過程中的種種障礙,拉動式生產才能順利進行。即便不實施拉動式生產,消除浪費本身對提升生產效率也有明顯的貢獻。消除浪費的另一大作用是推進生產作業從“省力化”向“少人化”過渡。
?
七大浪費的管理:在精益生產中,總結有七大浪費,分別是:①運輸浪費;②動作浪費;③加工浪費;④不良浪費;⑤等待浪費;⑥過量生產;⑦庫存浪費。

?
其中,運輸浪費、動作浪費、等待浪費及加工浪費一般可通過工業工程手法進行消除,這是精益生產與工業工程的共通之處。
?
不良浪費,是一種“顯性浪費”,不良導致的成本損失是清晰可見的。不良浪費的消除,不應局限于精益生產的工具(三現主義、五個為什么、全面質量管理、全員預防性防護等),可結合6西格碼工具進行項目型改善。必要時對設備或工藝進行升級替換。
?
拉動式生產與消除過量生產和庫存這兩大浪費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實施拉動式生產本身即可消除過量生產與庫存。另一方面,通過消除過量生產與庫存,拉動式生產才能更好地實施。具體做法上,做好產線的平衡、生產計劃以及供應鏈企業間的銜接、設定最小庫存量,可以有效地改善原材料、在線以及成品庫存。
?
3、自動化
定義:一般指設備能自動識別錯誤、自動停止的作業機制;也指通過人與設備的配合,避免錯誤的產生。
解析:?因為自動識別和自動停止的裝置,因而自動化可以提升產品的良品率。自動化更顯現的作用表現在“少人化“,將人解放了出來,一人可以多機臺作業。更少的人做更多的工作,無疑效率大大提升。自動化所關聯的工具及理念有,全員預防性防護、快速換模、停線機制、防呆法、多能工的培養等。
?
小結:通過上述對精益生產三大特征的解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企業的基礎管理非常重要,這包括,現場5S的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生產線的均衡化、良好改善文化等。只有將基礎管理做好了,進而以“消除浪費“為核心及切入點,推行帶有自身企業特點的”拉動式生產“方式,并通過長期積累提升企業的”自動化。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