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C的英文全稱為: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意思為來料質量控制。目前IQC的側重點在來料質量檢驗上,來料質量控制的功能較弱。IQC的工作方向是從被動檢驗轉變到主動控制,將質量控制前移,把質量問題發現在最前端,減少質量成本,達到有效控制,并協助供應商提高內部質量控制水平。
?
依據以往品質部管理經驗,大概總結出以下7條IQC常犯的錯誤,供大家參考:

?
1、我以為
當檢驗員未做到把關的職責時,問其失控原因,總會在開始時說“我以為…….”做Q的人不應該說“我以為”當你在說“我以為”時,你就開始在為自己的過錯找理由,找借口了。找了借口之后還會再犯。再者,若遇到問題不能確認時,應先向上級咨詢、確認;因此,我要求我的員工在犯錯誤后,不能說“我以為”我要想知道的只是導致這次未檢出的原因及下次檢驗時你要怎么做,才能把好關。例如:這次檢驗我抽樣方法不對,來了2000個,有5棧板,200箱,按照要求應該抽驗32箱,每棧板平均抽樣6箱;每箱抽6個;而我只檢驗了一棧板,共檢驗了三箱。不良品未集中在這棧板上,導致我未抽到。后續我要按照標準的檢驗抽檢方法去抽檢。
?
2、怕麻煩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次就算了,基本上,所有的檢驗員都不喜歡開不良報告,因為開了不良報告后,要拿著不良品找這個上司簽字,那個上司簽字,還要通知采購;供應商來重工時還要對重工方式確認,重工完后還要重新按照標準抽驗。等等,拒收一批,比正常檢驗三批的時間還多。所以,很多時候,檢驗員在抽到不良品數少的情況下,但不良數已達到了AQL拒收的標準,仍然貼合格標簽上線。這是不對的,之前我帶的檢驗員,基本上,每個新的檢驗員都要吃一次這樣的虧:在檢驗的時候只發現了幾個不良品,結果在生產過程中,不良品批量地爆發,導致生產停線等現象發生。所以,當抽檢達到AQL的拒收水準,一定要開單,拒收。
?
3、依經驗免檢
這是老檢驗員常犯的毛病,很慶幸,檢驗員能夠對工作進行終結,知道檢驗重點,但方法不對。一直不出問題的,可少檢,但不可免檢,至少應該檢查外箱標識、拿一個產品來作全面檢查。通常,針對不出問題的產品,第一箱和尾數箱必須要檢。這樣,至少能保證物料不會出現批量性的問題。
?
4、照顧關系
這個廠商(班長)跟我關系不錯,昨天還給我買了水喝,還給我煙抽;這次不良就算了,PASS。這是檢驗員的大忌,一般公司都會發生。就因為給朋友面子,結果把自己陷進去了。當你放了這批不良造成客戶驗貨時退貨、造成生產線困擾,那么,上級領導第一先問的就是你是怎么檢驗的,為什么這個問題都看不到?就因為一個面子問題,造成公司損失。是不可取的。

?
5、人云亦云
采購、業務、技術部、生產說這個可以放,于是我就放了,要知道,檢驗員的檢驗依據就是檢驗標準,檢驗標準有圖紙、承認書、檢驗標準書、樣品等等;若發現與標準不符時,你應該是給你的上級確認。而非其他部門說了可以就可以。檢驗員的管理、績效考核全在品質部,既然你聽其他部門的,那直接調去其他部門,你的工資也由別的部門發放算了。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案例,檢驗員檢查到該物料不合格,采購說,這個不影響,我給生產線打好招呼了,他們愿意生產;不會投訴你的,結果檢驗員也沒有上報上級,直接貼上合格標識,上線生產。導致生產線投訴、停線;采購也不會去承擔這個責任。當物料造成生產困擾,其他部門只會問檢驗員是怎么檢的,不會去責怪其他部門的人。不合格的結果只有檢驗員承擔。
?
所以,檢驗員若發現不良時,判定結果只能聽從直接上司的,而上司改判允收時,也需在不良報告上注明改判原因。
?
6、立場不堅定
因為物料是急料,采購、生產部的都在催,所以,該有的檢驗項目還有幾項沒有檢,覺得應該沒有問題;貼上PASS標簽上線。每個公司,因采購時效等原因,基本上都有急料問題,急于上線的物料均有采購跟催檢驗員檢料速度,生產、倉庫的人員在檢驗員旁等檢驗員把物料檢好,立馬發料。這給從職經驗并不豐富的檢驗員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由于心慌,有些檢驗項目并沒有檢查到,就直接貼pass標簽上線生產。結果因為沒有檢查到的項目有不良現象,造成生產停線而遭到處罰。
急料部分通常都是采購一個一個電話催供應商快生產,采購只要能在規定時間內把貨催過來,其它的品質問題都不管的,供應商為了能正常交貨,拼命趕貨,生產出來的物料品質會好到哪里去呢?越是急料就越要仔細地檢查。通常急料更容易出現品質問題。當采購或其他相關單位人員催促檢驗員趕快檢驗時,要求他們到規定區域去等,檢驗員應該按照要求將所有的檢驗步驟檢完。確認沒有不良才可放給生產線生產。若檢驗過程中發現不良應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理。
?
7、檢驗不深入
在檢驗過程中發現了一個不良現象A,開單后,經處理(重工、特采等)上線生產后又發現了不良B檢驗員都按照檢驗程序進行檢驗,一般檢驗順序為包裝、外觀、機構尺寸、性能檢查。有很多時候,當檢驗員發現了一項不良,則該檢驗員很高興,停止檢驗,馬上開具不合格報告。這個在以前的質量管理工作中,吃了不少的虧,當檢驗員檢驗到外觀不良(刮傷);因急于生產,采購特采上線生產過程中,發現了另外個問題:尺寸問題,無法組裝…….
因此,檢驗員在檢驗過程中,若發現不良,也應該把所有的不良項目全部檢驗完,對檢驗結果記錄,待檢驗完成后再開單。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冠卓咨詢的服務非常專業和敬業,我們對精益六西格瑪的項目成果非常滿意…… 精益六西格瑪為我們培養了一批‘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
——上海某公司總監朱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