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制造企業,生存在水深火熱之中。從身邊的企業,我們來看看它們的狀況。先看看下面幾個工廠(真實工廠,以字母代替):
G工廠:汽車零部件加工,汽車廠二級配套供應商
?
又到發工資的時候,每到發工資的時候,就是老板最頭疼之時。工資發不出去,工人情緒已快到臨界點(連續半年,每個月都延后了十多天發工資),同時供應商催款電話也不停。而客戶采購卻天天催著要貨,什么時候付款——等幾天。不付款就不供貨,呵呵,別想得那么天真,原因?后面有!
?
G工廠2014年8月投入300萬在外地建廠,設備基本為二手或自己原工廠的,租了5000平米廠房。
?
2014年產值300多萬,項目開發期,虧損是肯定的;
2015年產值2300多萬,走上正軌,人員達到60余人,約有結余;
2016年產值4000余萬,人員達到120人左右,到年底還賺了100多萬;
2017年產值近5000萬,人員在150人左右,賬面有盈利。
?
看上去G工廠發展不錯的,但注意了2017年是賬面盈利。從2016年底開始,工廠就感覺到了回款壓力增加,一直持續到現在,客戶一拖再拖,還有大量貨款未收回。
?
進入2018年更慘,客戶銷售不好,資金壓力非常大,造成G工廠貨款收不回來,工資、房租、供應商貨款,壓得工廠快處于停頓狀態了。客戶依然催著要求交貨,東拼西挪,還在死撐。要命的是2016發展比較好時,還在當地買了30畝地準備建廠房,2017年動了一下就停在那點,政府給的3年免稅優惠時間也快到了。
?
客戶不給錢,就不供貨了。現實真的這么容易?1000多萬貨款在它手上,質量罰款、保證金等等都在人家手上,清算錢得少多少?小企業,客戶單一,因自身問題,基本不敢得罪好不容易攀上的大腿!
S工廠:汽車零部件加工,汽車企業一級配套供應商
?
5000多人,近20億元年產值。2014年投資2000萬建了一分廠,實力有、技術有、資源有。建廠第二年,產值就達到近2億元,人員達到400余人。之后主動減少訂單量,為什么?客戶以前合同一年一簽,現在半年一簽,每簽一次降價5%,還有利潤嗎?至2017年底,虧掉500萬后,完全退出。客戶為什么這樣?客戶也沒辦法啊,現在的市場就是血拼價格,都是靠價格在拼殺。
?
Y工廠:作坊式工廠
?
與其說是工廠,不如說是作坊,夫妻倆什么都自己干,打拼了5、6年,工廠規模30來人,2017年產值900多萬元,賬面上賺了5、60萬。今年2月份,春節前居然跑來找一朋友借2萬元過春節。300多萬貨款未收回,東拼西湊把工人工資發了,自己沒錢過春節。
?
生存現狀:
?
1、不是沒業務,是不敢接業務。要么利潤太低,不敢接;要么風險太大,接了回款難。嚴重過剩的產能,已經把價格殺到最低了。想接業務,價格低2、3%,接到你做不完。
?
2、回款難。逼急了,給你點,不讓你快速死,因為要讓你供貨。再高的產值,始終自己口袋里沒錢。
?
3、貸款難。中小型企業,銀行沒興趣,就算是大型非國企,貸款也難。商業貸款利息銀行5點多,實際呢?就算10個點的利息,也很多人搶到要。

4、隱形成本高。付款方式:3+1+半年期的商業承兌匯票(有的還開1年的),交貨后第二個月掛賬,3個月后付款,付的是半年期的商業承兌匯票。簡單說,你交貨后第十個月可以拿到現金。急著用錢,自己拿承兌票去第三方換現,貼息2%,遇見重大假日,3-5%貼息。老板們誰能等到這么久?
?
5、稅?不說了,自己感受!
?
6、高額的外部費用。客戶動不動就是高額的質量罰款;高額的物流費用;高額的停線罰款,多少企業動不動2000、3000元/分鐘的罰款。誰沒有犯錯的時候?
?
7、高額的內部費用。人力成本高啊,工人拿走3000元,社保、吃飯、通勤車還得每人1500元。租廠房,只要帶“房”的都貴。
?
8、環保!不是不注重,實在注重了環保,基本就別搞企業了。
?
9、安全!每天保佑吧,事故這東西,平時做得再好,也有可能來找你。別出安全事故,如是微小企業,一個事故,一年白干。
高額的成本,低廉的利潤,嚴重過剩的產能,光鮮亮麗的小老板們,壓力重重......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在與冠卓咨詢牽手引入精益六西格瑪管理后,是將其經營業績最大化的綜合管理體系和發展戰略,是使企業獲得快速增長的經營方式,精益六西格瑪管理將對企業文化改進產生很大的作用。”
——某集團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