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
無論是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還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都將實現智能制造作為其核心戰略目標。正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產品制造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產品制造電氣化,第三次工業革命實現產品制造信息化,工業4.0(即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目標就在于產品制造的智能化。
而在工業4.0誕生地德國,智能制造是指利用信息物理系統,依托于傳感器、工業軟件、網絡通信系統、新型人機交互方式,實現人、設備、產品等制造要素和資源的相互識別、實時聯通、有效交流,從而促使制造業研發、生產、服務與互聯網緊密結合,推動生產方式向定制化、柔性化與網絡化發展的一種全新制造模式,這一先進制造模式的實施基礎,就是“信息化”、“自動化”與“網絡化”技術。實施智能制造的工廠能夠通過互聯網實時接收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生產線所制造的產品可以各不相同,每一個零部件能夠自行同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加工設備進行實時通信,從而完成相應的加工與檢測任務。這種制造模式的基礎就是使每條生產線乃至整個工廠在低成本基礎上,具有快速響應客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而要具有這樣的能力,僅僅具有“信息化”、“自動化”與“網絡化”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如何使得這些技術能夠相互融合,發揮出最大綜合效能,離不開具有精益思想的流程設計。
眾所周知的是,“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在于通過“消除浪費”實現產品的快速交付,是在工業3.0時代中誕生的一種應對“多品種、小批量”需求特性的先進生產模式?!熬嫔a”強調系統識別并消除產品交付過程中的非增值環節,實現增值作業時間的最大化。在精益生產理論中,增值作業是指產品交付價值流過程中客戶愿意為其買單,使得產品發生了物理或化學變化,且一次做對的工作??蛻魧τ谄髽I是使用工業1.0的技術還是工業4.0的技術其實并不關心,他們關心的只是企業是否能夠快速、準時地交付給他們所需要的正確的個性化產品。因此,企業要快速、準時、正確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必須首先明確哪些工作內容對于客戶是增值的,哪些工作內容是非增值的,并在此基礎上對增值作業內容采取“信息化”、“自動化”與“網絡化”技術。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企業對非增值環節進行“信息化”、“自動化”與“網絡化”,從而造成更大的投資浪費,帶來“事倍功半”的后果。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這一結論,即實現精益生產是推進工業4.0的基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冠卓咨詢的服務非常專業和敬業,我們對精益六西格瑪的項目成果非常滿意…… 精益六西格瑪為我們培養了一批‘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
——上海某公司總監朱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