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TPM
TPM本意是全員生產性保全,全員生產維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它是以設備綜合效率為目標,以空間全系統,設備時間為載體,全體成員參與為基礎的維修體制、設備保養。
2、TPM的起源
TPM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二戰”后期,當時其制造業對裝備依賴性越來越突出,伴隨而來的設備故障率也與日俱增,嚴重影響著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當時是設備出了問題再解決問題,被稱為“事后保全(Brea.kdown Maintenance, BM)”,后來人們想應該在設備出現故障以前就處置,被稱為“預防保全(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將為延長裝備壽命的改善活動稱為“改良保全(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讓設備不出故障不出不良的活動叫做“保全預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 MP),最后將以上BM、PM、CM、 MP四種活動結合起來稱之為“生產保全(Productive Main-tenance, PM)”,TPM咨詢公司介紹這就是TPM的雛形。TPM咨詢公司利用精益生產這些先進的設備管理技術和方法大大減少了設備故障,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保障精益制造業的蓬勃發展。

3、早期時候的TPM
在早期的時候TPM只是生產部門和設備保養部門開展的局部TPM活動,它是以設備為中心,因此至今有很多企業和人員都把TPM活動局限在設備管理方面,其實現在的TPM范圍已經完全擴展,內容也有了極大擴充,到了2000年后,人們已經將TPM范圍擴展到全公司之外的供應鏈系統、價值鏈系統。TPM咨詢公司利用精益生產這些先進的設備管理技術和方法大大減少了設備故障,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保障精益制造業的蓬勃發展。
目前TPM推動已遍及世界各地,并取得明顯成效。TPM給企業帶來的效益體現在產品成本、質量、生產率、庫存周轉、安全與環境保護以及職工的勞動情緒等方面。
4、TPM的內容
TPM的內容很豐富,包括3個思想、4個目標、5種理念、6個指標、8個支柱、16大浪費、推行4階段12步驟等,同時本書中介紹的OEE及SMED都可以說屬于TPM范疇。TPM咨詢公司認為精益活動中,推動TPM是一個必然的環節,是非常必要的。
5、JIT的要求
因為JIT要求庫存少,制程中不能有異常,不能有不良品,所以要求生產及設備要時刻保持良好的狀態,就要消除6大浪費(而至于后面的16大浪費),需要TPM。沒有TPM,品質低下,機器經常停機,產出不能保證,JIT是沒法推動的。
6、成本的要求
設備經常壞,損失時間特別多,可動率低的現場浪費是顯著的,制程是不連續的,資源往往需要多余配置以備不測,成本的高企是必然的,所以需要推動TPM 。

7、文化及團隊的需求
TPM是全員參與、自主管理這與精益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說TPM的推動對于精益生產有促進和互補的作用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公司總經理 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