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第48屆達沃斯論壇,工業4.0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從2016年的第46屆,到2018年的第48屆,工業4.0的概念一直回蕩在達沃斯論壇的圓桌上。全球化與全球治理趨熱之際,工業4.0似乎也成為此次世界經濟論壇不約而至的話題。
1、什么是工業4.0
工業4.0是2011年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普遍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實體物理世界與虛擬網絡世界融合的時代,其終極目的是形成一種智能化、定制化、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新生產模式。
提到了工業4.0,就不得不介紹一下前三次工業革命。
歷史中每一次革命為生活帶來的不同程度的革新,都便利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工業4.0還停留在概念化的階段,但其所描述的大規模定制、智能化生產的美好圖景著實令人憧憬不已。
從機械化到智能化,是從四肢到大腦的解放,機器可以進行自我驅動和自我修復,并生產出一切你想要的東西;從大規模生產到大規模定制,能讓我們用同等低廉的價格得到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商品:定制西裝、定制鋼筆、定制手機,甚至是定制的沙發、床墊、汽車……
工業4.0似乎可以讓人們駕著AI上天入地……但是一個聽起來如此流弊轟轟的時代并沒有隨著科技進步如約而至,反而變得愈加神秘。
2、工業4.0為何遲遲不肯赴約
德國在2013年將工業4.0確定為十大未來項目之一,但如今,工業4.0的進程似乎依舊停留在初始階段。面對4.0的發展瓶頸,不管是提出工業4.0的德國,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難以準確而細致的描繪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面貌。畢竟到目前為止,工業4.0還是一種未來愿景,我們對此做得更多的還是想象罷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工業4.0遙不可期。
德國所提出的工業4.0的核心思想其實并不新鮮,《中國制造2025》和美國制造業振興計劃其實都提到過一些相關概念,只不過《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總結出了更漂亮的講法。
除了制造業智能化的概念衍生,無人駕駛、智能家居、AI模型等智能制造的實例也屢見不鮮。但是個別企業的智能技術突破并不能代表整個制造業智能化的實現,智能制造的出現只證明了一件事情,工業4.0其實并不存在太高的技術壁壘,與其說是革命,不如說是整合。將無數已經成熟的小模塊整合成為一個大模塊,并實現智能技術的普及應用。
然而,這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小步,在實踐中卻是難比登天的一大步。
如前文所介紹的,第四次革命的終極目的是形成一種智能化、定制化、數字化新生產模式,為人們帶來最便捷、最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然而實現這項終極目的的前提是,企業必須十分了解用戶的需求。這就對數據獲取、存儲、流通的自動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基于當今互聯網發展模式我們不難發現,作為數據獲取與流通的底層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都得到了初步發展。對很多走在人工智能前端的龍頭企業而言,運用特定的數據模型去把握用戶偏好、實現風險控制對我們來說不算難事。但實現從大數據導向到大規模定制的過渡,卻非龍頭企業能夠實現的。
與此同時,90%中小企業面臨著創新動力不足、人才流失嚴重、技術壁壘難以攻破的難題,他們甚至認為自己不需要踏上制造業智能化這輛車。確實,普及智能技術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企業都在一夜春風里完成轉型升級,制造業轉型本身就是一個循序艱辛的過程。但是如今技術創新與數據流通的障礙卻成為小企業轉型升級難以克服的阻力,當他們認識到智能模式與大數據分析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時,面對他們的卻是極高的技術門檻、數據成本與信息不對稱。請加微信公眾號:工業智能化(robotinfo) 馬云都在關注
大企業產能過剩,小企業動力不足。盡管我們的技術發展速度夠快,我們所期待的共事、共識、共治的互聯網治理,我們所追求的可信、共享、安全的數字經濟,始終未能實現。這也是為何工業4.0在技術上觸手可及,在現狀上卻遙不可期。

3、區塊鏈會是工業4.0的終極解藥嗎
幾乎所有人對區塊鏈的認知都來自于比特幣,也正是因此,人們下意識的將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貨幣綁定起來,認為區塊鏈就是用來發幣的。其實區塊鏈僅僅是比特幣的一種底層技術,比特幣的發行與運作都是基于區塊鏈。一種技術,怎么能與貨幣劃等號呢?相反,區塊鏈真的不是用來發幣的。
我們都知道比特幣最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沒有唯一的發行機構,只有一套公開透明的共識算法,每個人都可以在共識算法的基礎上編寫自己的數字密碼。
公開、透明、去中心化,這也正是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具有如此特點的區塊鏈技術對工業4.0而言又有什么意義呢?
我們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到過,制造業生產要想實現智能化與定制化,除了掌握過硬的自動化智能生產技術外,還要掌握大量的大量的大量的…大量的數據。工業4.0說白了也是一場數字經濟變革。而區塊鏈技術便能很好的充當可信、共享、安全的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
這樣的運作流程并不是天方夜譚,在很多地方都已經付諸實踐:
瑞典已經在土地注冊系統里落實了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如果交易雙方同意的話,就可以將此項交易記錄在區塊鏈上,這樣就避免了以后因合同篡改發生的土地糾紛;澳大利亞現在也嘗試在社區投票中使用區塊鏈技術,若效果好的話,還將推廣至全國。
對于實現工業4.0,在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定制化生產模型中,涉及用戶需求與用戶信息的各類數據都可以用區塊鏈保存起來。防止因為中心化的管理系統導致資源壟斷與信息泄露。
其實真正的經濟運行和技術突破遠比區塊鏈原理復雜的多,底層工業區塊鏈如何使人與人、機器和完全不同的組織達成共識,如何在保證公開透明的同時兼顧大數據治理隱私保護,如何支撐復雜社會經濟的運行……都是區塊鏈技術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實現工業4.0需要著重探索的方向。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