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持續不景氣的嚴峻環境下,豐田汽車公司卻持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其銷售額和利潤都連年占據日本第一,而且保持連年增長,創歷史新高,人均生產率和人均利潤在世界500強的前10名中都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這使得日本社會再次關注豐田生產方式的成功經驗,希望借助豐田生產方式的成功經驗使日本的經濟走出困境。
值得深思的是,豐田生產方式引起世人重視之時,往往是企業社會發生危機之時。比如豐田生產方式就是在豐田汽車公司經歷了上世紀50年代瀕臨破產的危機后開始逐步建立起來,并在持續的、自覺的危機意識中發展起來的。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直到現在,日本經歷了長期的經濟不景氣,使得日本社會再一次認識豐田生產方式,意識到對豐田生產方式所內涵的規律的研究還是很不夠的,社會對它的認識和接受還很不夠,應用的范圍還不夠廣。日本社會和企業況且如此,中國對豐田生產方式的研究了解就更不夠。所以,十分有必要系統地完整地研究豐田生產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推行豐田生產方式過程中的認識和實踐進行全面反思。
1、缺乏超越世界一流水平的精神和信念
2000年1月,郭重慶院士發表文章《中國制造業企業缺少什么?》指出:“振興我國制造業決不僅僅只是一個‘先進制造技術’問題,更不是一個CIMS問題,振興我國制造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疲于整天跟著外國人跑,而疏遠了我們安身立命的制造業基礎,炒作洋概念的學術風氣實在不是一條振興我國制造業的技術路線。中國企業的問題主要出自缺乏一種民族精神、一種經營理念。日本能在短短的30年中趕上歐美工業發達國家,與其說是日本依靠了物質力量,不如說依靠了一種精神力量,重文化、重紀律、重群體、重功利的民族精神,日本企業調動了最根本的資源——員工的能動性,不完全是靠物質刺激,而是靠群體成就感,韓國正步其后塵。‘精益生產’的企業經營理念是日本成為新的世界制造業霸主的基礎,缺了這個理念的支持,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是沒有‘魂’的。”這段話深刻指出了中國制造業企業最缺的是精神和理念。
許多人認為豐田生產方式是不適合中國企業的,中國企業沒有條件導入豐田生產方式,一句話,人家豐田汽車公司水平這么高了,我們做不到。這固然有對豐田生產方式不夠了解的緣故,但主要是在精神上已被擊倒了。無能為力了也就不用去深入了解豐田生產方式到底是什么了。如果有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精神,就一定會千方百計地去學習了解當今世界公認的冠軍企業的做法,不僅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去吸收,而且要有超越。就像一支運動隊伍,要成為世界冠軍隊伍,一定要瞄準現在世界的冠亞軍等一流隊伍,進行超越性訓練。這種訓練是超強度的,而且要持續不斷地長期作戰,需要有一種必勝的精神和信念去支撐。而中國企業在與國際強手相比水平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如何像豐田汽車公司在上世紀50年代一樣,在遠遠落后于美國的情況,樹立起超越美國的信念和目標,樹立起用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各個領域超越世界一流水平的精神和信念,這是最重要的,這也是中國企業和企業領導人所最缺的。
2、普遍對豐田生產方式缺乏全面系統的正確認識,對導入推行豐田生產方式產生許多誤解
盡管從豐田生產方式介紹到中國開始,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但這種認識都是一種間接的認識,目前為止的絕大多數文章都是對豐田生產方式成熟體系的研究介紹,缺乏對豐田生產方式的形成過程的研究,所以對豐田生產方式的認識和介紹帶有很大的局限性,當人們在閱讀研究這些著作時,就會有自己的一種想象和理解。
比如說對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之一——自動化。筆者在一汽、南汽做調研咨詢時,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動化技術要花很多錢,要搞自動化的技術人才才行。企業對自動化的概念很少有正確的認識,只是想象中的和看到的一般的自動化。
一汽解放是我國最早推行豐田生產方式的企業,去年8月,他們一位剛深入日本企業生產線考察回來的干部說到,以前一直以為自動化是很復雜、很先進的裝置,但通過考察,想不到自動化裝置有許多是非常簡單有效的裝置,我們自己動腦動手就能做到的。
有一位研究豐田生產方式的中國管理專家,即使到了豐田汽車公司考察以后,還是對自動化的概念沒有完全理解,因為短時間的考察,看到的是自動化程度已很高的生產線,有許多許多簡單的自動化裝置鑲嵌在生產線中沒有看到,所以還是很難體驗到。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