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經常聽到IE同事對別人的改善這樣評說,認為這樣的改善事件很小,微乎其微,不值得一提,不屑一顧。在這些IE人看來,改善一定是大案子,大行動,能有大的收益,才算得上改善,做這樣的改善才有意義。
我認為只專注做大改善的人,不注重小的改善,太好高騖遠了,他們往往是大的改善項目找不到,小的改善事件也不愿去做,他們的方向已偏離了公司倡導改善的初衷。

改善的本意是使原來的狀況變得好一些,不能以創造價值的大小為標準來衡量改善,這樣會失去活力,公司推行改善活動,其一真正的目的是激發員工關愛公司,激發他們的積極參與公司的事務和不斷提升員工的技能水平。
老子云:“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提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做起,從細微處入手。
小改善往往是不需要花錢,而且容易改,又能立即收益的,能使公司向著向好方向發展。例如張杰的改善不需要花錢,將貼LABEL的方向規定一致,便于作業,(減少旋轉動作)提升效率;另外,貼紙方向統一,不會產生外觀不良,使品質更有保障。
每家公司,要進行大的改善是不容易的,但公司都有在持續進行著改善,他們把小的問題串聯起來,進行著一系列小的改善,并將其規范化、標準化、固化后,進行推廣應用,往往會取得巨大的效果。如有一家公司連續獲得的QCC獎:2013年《降低手擺料錯誤率》獲深圳市優秀QCC獎,2014年《降低批量性錯料的筆數》獲深圳市QCC銀獎及最佳發表獎;2015年《縮短工單備料時間》 獲公司卓越獎及深圳市QCC最佳發表獎;都是連續性小事件的改善,但改善都很細致深入,也給公司帶來巨大效益。
我的經驗是,IE人給自己設定改善目標,無論改善事件的大小,只要發現或想到有改善機會,就立即進行,能獨立完成最好,如果不能,尋求支援,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把每一件事做好,勿好高騖遠,勿以善小而不為。從小的改善中可能發現一系列的改善,將這些改善關聯起來,就是大的改善。在改善中無形增加了我們的經驗和技術,使我們不斷得到提升,也是使我靠近大改善的機會越來越近了。
改善無小事,只要有機會就去改善,這是本人之拙見。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