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降低成本的著眼點是什么?答案大多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原輔材料或零部件采購成本,二是員工工資福利待遇支出。
大多數人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在成本構成中這兩個部分均屬于變動成本,而且占比很高。第二個問題是,要降低成本的話,你會讓誰去做?大多回答讓財務部或由其監督其他部門去做。
以上回答好像無可厚非,但細細推敲,你會發現這些觀點有違精益管理思想。真正領會精益管理思想的人清楚,以上是我們在降低成本過程中的幾個典型誤區。
要讓企業走精益管理道路,必須學會像豐田人那樣去思考,在降耗思維上實現三個轉變。

第一,管理者不僅要關注顯性成本,更要關注隱性成本。
在成本構成中,原輔材料采購成本和員工工資福利支出屬于變動成本的范疇。這兩項成本在財務報表中均有直接表述,是顯性的。管理者關注顯性成本理所應當,但不應因此忽視對固定成本或隱性成本的關注。
比如設備及廠房折舊、庫存等占用資金利息、管理費用、報廢成本等大多屬于固定成本的范疇,財務上“固定”的表述,讓管理者誤以為是不可更改的;又比如物流成本、檢查成本、效率損失成本、失敗成本等等屬于隱性成本,在財務報表中沒有單獨表述,管理者往往關注不多。
學精益,就是要學會在關注變動成本和顯性成本的同時,更要關注固定成本和隱性成本。做精益,就是要在降低固定成本和隱性成本上多下功夫。
第二,管理者不應只注重資源價格,而忽略資源效率。
很多管理者在關注采購成本和員工工資福利支出時,不知不覺把焦點放在了原輔材料的采購單價,以及員工工資福利的高低上。因此,在采購單價上與供應商周旋、在工資福利上與員工算計,便成了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在高度競爭的今天,各類資源價格相對透明,如果無節制壓低采購單價,供應商或者放棄交易,或者為了生存而采取以次充好的策略,其惡劣后果顯而易見;如果期望通過克扣員工待遇來降低成本的話,問題將更加嚴重。
事實上,我國企業成本高企主要是資源效率低下造成的,企業管理者在關注資源價格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關注全員降耗比僅僅關注財務降耗更為重要。
通過財務預算管理等措施來控制一些非生產性支出,以提高費用管理精度,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但期望通過財務管控來獲得成本優勢卻是不現實的。因為財務部的基本職能是金錢管控,對如何降低生產物流等環節成本支出缺乏認識和辦法,所以在動員各部門參與降耗改善方面也將無能為力。
一位企業家朋友數年來要求財務部負責把庫存降下來,財務部積極照辦,不遺余力發通知提要求,甚至協同人力資源部一起制定獎懲措施。工作不可謂不努力,可是年底核算下來,公司庫存卻有增無減。
正確的做法是,積極改善運營機制,培養員工強烈的成本意識,讓員工成為降低成本的主體,通過全員降耗,提高企業成本競爭力。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