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要懲罰誰,就讓他去做制造業好了?!?/span>
這是流傳在中國制造業老板圈子里的口頭禪。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做實業的人幾乎都成了茫然的“夜奔人”: 焦慮、恐慌、活著、死去……
未來五年,中國制造業現在有三個戰略新起點,并面對2大革命驅動力。
三個戰略新起點
第一 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普惠性工程,
它是我們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的特點是什么?兩個特點,無所不在,非常便宜。如果你問BAT三個老板說什么叫互聯網,他們告訴你一個標準答案是,互聯網是連接一切。我們現在跟互聯網公司打交道,最頭痛的事情是需要向他們買流量。為什么能夠通過流量來賺我們的錢呢?因為連接是他們完成的。
但今天的BAT全部面臨一個新的挑戰,是因為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未來我們做互聯網,我們賣東西,如果你的生意仍然要借助于流量分發的話,你的成本會比地還要高。今天為什么出現很多網紅,為什么出現直播模式,為什么出現社群經濟,都是對流量為王的反駁, 在這個時候,我們說要告別馬云,過去幾年來所形成的一些互聯網經濟,流量為王的互聯網,這些我們非常耳熟能詳的,將會煙消云散,互聯網啟蒙時代已經結束了,已經變成了我們的基礎設施。
第二 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
怎么能提高我的勞動生產效率,怎么能迭代我的產品,全球的制造業都在想這個問題,都在想怎么樣重振制造業。奧巴馬對制造業非常重視,提出美國制造業再造計劃,日本叫日本工業復興計劃,德國叫工業4.0,中國叫中國制造2025,為什么德國、美國、日本、中國,重新把國家戰略放到制造業上。是因為信息化革命已經結束,互聯網已經變成了普惠性工具。
在未來的工業復興計劃中,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美國人和德國人的路徑是不一樣的,中國是夾在中間。美國人認為,我的戰略計劃是要很多硬件,比如說要搞航天飛機,要搞無人汽車,要搞VR系統,美國人會把它過去20年所主導的信息革命的成果繼續放大。美國汽車行業的復興,現在的領頭人叫馬斯克。
德國一個生產線,全世界工業4.0的標準工程。民營企業家跑到漢諾威,去到那里以后回來有人問去漢諾威有什么體會?三個體會, 盯住德國人,學他們的生產線革命,學他們的車間革命。學習美國人,買賣全世界。在未來的幾年內,買全世界制造業中間產業的部分,可以極大的取勝。

第三?消費升級誘發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這個詞是去年11月中央在三改小組會上第一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改革。這說明什么呢? 說明中央政府對制造業產能的落后淘汰的決心已經下定了。中央政府已經清晰的認識到供給側改革,通貨緊縮,供給側改革。供給錯配,錯配會產生勢能,這個勢能叫適配勢能,只要把它配起來,就有機會。供給側改革,是不能滿足現在的消費需求,中國產生新的消費人群,這些消費人群是誰呢?跑到日本買馬桶蓋的,他們是中國的中產階級。這是供給側改革真正的意義所在,中產階級。
為什么中國各代企業家面對本土市場創新不足?因為中國沒有消費者愿意為你的創新買單。因為中國的消費者相信四個字“價廉物美”,能夠很便宜的買到全世界最好的商品。所以你根本不會投錢在基礎研發上,會把所有的經歷放在兩個地方上,第一,降低成本,第二,擴大規模。
今天的中國,有1.5億的中產消費,會促使企業家創新。
未來要重視兩大革命性的推動力
中國大公司未來五年,有兩個革命性驅動力,對所有的企業,這兩條是最關鍵的。 ? ? ? ? ? ?
第一、信息領域,互聯網革命????? ? ? ? ? ??
互聯網革命現在帶來什么?是觀念。領導人的老化是觀念老化+能力老化,然后是工具,你會用互聯網的信息工具,大數據、云計算,重新再造企業的基因,最終變革出現三個東西。
1、重新定義渠道。我們在中國尋找這樣的企業,最終是工廠生產出來直接到達消費者,中間沒有任何的渠道商。制造業的利潤會成倍增加,如果所有的中介全部去除,庫存成本、渠道成本不見了,拿20%來做電商都可以了,這是重新定義渠道。
2、重新定義技術創新,我們有很多技術創新平臺,未來會開放。未來的競爭,徹底的平臺化,企業的能力會被重新定義,特別是零配件這些,徹底平臺化。當能力被平臺化以后,會出現一件事情,這是現在中國科技界正在談的話題,結構式創新。
3、重新定義消費者。未來真正的消費者將三位一體,既是產品的購買者,又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產品定制、設計,還可以投資產品。任何一個商品,有可能被證券化。現在是消費者全時代的到來,這是互聯網帶來的結果。
第二、互聯網,硬件變革????????????????
運用互聯網工具的同時,要了解柔性生產線,機器人,傳感器,認知技術,VR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這些成為我們的標配。我們所有的成為線將要得到全面的改造,如果沒有柔性生產線,消費者關系的改造將是一個概念。如果沒有機器人,定制化生產,勞動效率的提高,僅僅是一個概念。如果沒有傳感器,沒有芯片,沒有微處理器,無法挖掘數據,所謂的大數據也僅僅是一個概念。這些東西是我們在德國看到的,美國也在改。
我為什么說很多企業會被淘汰掉呢?德國有一批非常厲害的隱性冠軍,隱性冠軍這個詞是德國的學者赫爾曼西門提出來的, 德國為什么在歐洲很厲害,因為是隱性冠軍。什么是隱性冠軍,三個特點,在一個細分行業中全球第一。銷售額一年大概一至兩個億美元左右。第三,它不為人所知,沒有人知道它。
德國這樣的企業將近有三千家。我們做了一個調研, 我們認為未來五年內,將近三千家隱性冠軍中的40%會消失。是硬件革命把這些隱性冠軍的制造優勢瓦解了,基礎路徑不是原來的,是對制造流程的理解,不再是現前的變革,而是把你繞開。原來形成的能力,所形成的模具,所形成的機床,不太需要了。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