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思想屬于四大創新技術群之一,理所當然地會得到眾多企業的重視,但是并不是所有推行該生產方式的企業都獲得了成功,究其失敗的原因則在于這些企業并沒有對精益生產思想進行深入研究,只是照搬照抄其他企業的經驗,沒有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來考慮問題。因此要使精益生產“為我所用”,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推行,甚至在推行過程中進行一些必要的變動,真正實現精益生產的“本土化”。
技術部在建立知識型員工團隊時,也曾遇到相同的問題。績效考核在日本企業的管理體系中不被提倡,而在美國企業中卻大行其道。這種情況下,是否將其納入自己的管理體系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源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老國企,在原有管理體制下工作的員工普遍存在積極性不高的問題,而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技術工作量大幅增加,急需增加技術人員的工作負荷,如果仍采用以前的管理辦法,這一點是無法實現的。績效考核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開始時先是在部門內進行了短時間的試行,在經過實踐證明有效,并逐步完善及制度化后,才被納入了日常管理體系。
通過各種制度的建立和激勵措施的實施,技術部成功地將精益生產理念與知識型團隊建設結合為一體。事實證明,團隊經過改造,其工作量較以前成倍增長,許多過去遺留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更加高漲。但是也應看到,精益生產的推行和知識型員工團隊的建立絕不是一蹴而就或是一勞永逸的,在日常實施中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根據環境的變化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
知識型團隊的激勵機制
精益生產強調根據員工的特點,建立學習型團隊,創建以知識為核心,鼓勵學習、崇尚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因此技術部除了通過前面提到的項目負責制,按照項目大小給予項目組成員獎勵外,還通過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挖掘員工的工作潛力。

1.評選星級員工和星級處室
星級員工評選的目的是通過該種方式使績效考核優良的員工獲得一定的報酬獎勵,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所有的激勵機制都應該堅持這樣的原則,即能夠同時照顧到所有類型的員工,使具有不同專長的員工能夠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才能。企業員工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思想活潑,一類沉穩踏實。技術部根據兩類員工的特點,建立了“創新之星”和“勞動之星”的評選制度。顧名思義,“創新之星”面對的是第一類員工,鼓勵創新求變,根據本月內員工完成項目的多少及項目的重要性來評選;“勞動之星”面對的則是第二類員工,鼓勵出色的完成常規工作,根據績效定量考核,獎勵本月內工作量最大的員工。
精益生產講究“團隊工作法”,以共存共榮的團隊激勵模式,使員工在理念上達成共識,進而將團隊工作推向前進。因此推行精益生產,必須使員工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員,激發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員工對團隊和企業的信心。“處室之星”評選制度的推行就是為了滿足這一要求,該制度根據各處室完成的項目數量、工時數量等,每月評選一次“處室之星”,對獲得該稱號的處室,通過增加薪酬,使處室所有員工均獲得一定的獎勵。由于項目、工時等均是由處室中的單個個體來完成的,因此該制度的實行也從另一個側面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另外,部分員工雖然對自己的表現好壞并不在意,但是對集體榮譽卻比較看重,害怕自己拖集體的后腿,因此該制度的實行使這部分員工有了積極工作的外部動力,對他們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2.推行例會制度,周計劃周總結
精益生產的關鍵在于“持續改進”和“全員參與”,要求每位員工在工作中不僅是簡單地執行上級的命令,更重要的是能夠積極地參與,起到輔助決策甚至決策的作用。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建立一種正常的溝通渠道,使每位員工都能夠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且正確的建議能夠得到采納和實施。為此,技術部建立了每周一次的例會制度。每周一或周五(由處室自己決定),各處室在主管的組織下召開例行工作會議,總結上周工作,并做好下周工作計劃。員工在會議上,可以對工作安排或方法提出建議,然后進行討論,如果討論通過,則可以付之于實際應用之中。現在,員工提出的建議,80%以上都能得到認可并實行。通過該制度的實行,員工增強了企業主人翁的意識,大大提高了主觀能動性。由于方案是由員工自己提出,因此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實際操作更易上手,工作的完成速度也得到了相應提高。例會制度的長期堅持,員工建議的不斷提出,滿足了精益生產對于“持續改進”的要求。
3.工作日志制度堅持不懈
工作日志是一種溝通、交流、匯報、計劃并存的特殊文體,在卡車公司技術部已存在了七年,每個承擔項目的人員會在當晚將當日的工作形成日志,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到各個有關人員的郵箱內,起到了溝通、交流、匯報、計劃和督促的作用,工作日志制度堅持不懈,保證了各項工作計劃的落實,使各項工作做到了日清日結。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