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業的現場,應該沒有人不知道5S。很多企業現在正在推動可視化活動,5S和可視化這兩個詞匯似乎已成為現場人員的常識。我看過許多不同的公司推動5S活動,大多數聚焦在清掃、或是將通道與工作區域的地板上漆劃分區域,但是我覺得結合5S與可視化提升生產績效的公司卻非常少。因此這次以制造業為例,重新思考被視為精益變革基礎的5S和可視化。
我時常聽到以下的心聲:
“從幾年前開始養成了掃除的習慣“
“因為地板看起來很臟, 所以再用油漆漆過一次”
“桌上凈空之后變得更干凈了”
“即使實行了5S產能也沒有提高”
“即使工廠變干凈了,沒有提升產品品質就無法賺錢”
許多人似乎認為5S就等同于掃除工作。事實上為了能夠順利推展5S,除了需要有正確的認知,也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才能夠成功實行。

正確理解5S
整理、整頓、清潔、清掃、躾在日文當中皆以S為開頭發音, 稱之為5S。”躾“是日本獨有的漢字,在中文中則是用素養或紀律表示。整理、整頓是2S,加上清潔后合稱3S,5S的推展就是以此作為進行順序。為了達到5S的真正成效, 必須維持制造業當中的QCD(品質、成本、交期),并且改善工作品質與效率,防止不良狀況的發生,提升職場紀律。所謂的整理是將需要與不需要的東西區分出來,同時將不必要的東西加以丟棄。
以”斷舍離“著稱的家庭收納整理方式, 從兩三年前開始廣為人知,在臺灣也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過去整理方式大都是強調整理之后如何收納保存,然而”斷舍離“是以斷絕、舍棄、遠離作為整理方式,并且從丟棄的步驟開始著手進行。所謂的整理與”斷舍離“, 差別只是在于對象的不同,一個是工廠,另一個則是家庭,雖然兩者并不一樣,但是在思考層面上卻相當接近。整理并不只是一味的丟棄東西,更重要的是為了不再增加東西,斷絕舍不得丟棄的想法,并且真正遠離不需要的東西。
整頓是指整理后只留下必要的東西,在需要使用時可以很快地找出來,因此要決定出物品的放置方式及放置場所,并且標示清楚,這與”三定“的方式有所關聯。所謂的”三定“就是指在固定的場所將固定的物品、份量,明確地標示出地點、品項、數量。在物品的管理當中,若是以”三定“的實施為前提,奠定庫存管理的基礎,不僅可以消除尋找物品所產生的浪費,也能消除搬運或是庫存等等的浪費。
進行5S時,首先從整理、整頓這兩個S開始。制造現場當中有很多不需要的東西,如果不加以改善,就無法進行下一階段的整頓與清掃。因此在整理時只留下必要的東西,若能夠確實減少物品、讓空間變得更加寬敞,之后的整頓工作才會更輕松。
所謂的清掃,不只是讓環境變整潔,而是透過掃除的過程,及早發現設備、機械、工具是否有出現異常,并在清除垃圾或是灰塵的過程中,提升生產品質以及作業安全。認真地清掃過設備或機械之后,若是有供油不足之處、機械運作功能下降、故障之虞的地方,都能夠變得一目了然。因此有一句話說,”清掃工作就等同于檢查工作“。
所謂的清潔,就是維持3S的整理、整頓、清掃狀態。為了要維持3S的良好狀態,充滿干勁與執行方式這兩點相當地重要。所謂的執行方式是指朝會、中午或下午集合時,對于實行狀況的確認與掌握,并且每天決定固定的時間一起進行掃除工作。
最后的「躾」(素養、紀律),就是將4S的實行變為一種習慣,除了能夠維持干勁之外,也能在日常管理當中徹底實行5S,并內化為一種準則。能夠實踐的話,才算是真正的做到5S。

從5S邁向可視化
透過5S與可視化的配合,不僅能夠容易找到要用的東西,也能夠將各項浪費或是問題看得更清楚,并將需要改善的目標加以明確化。所謂的可視化是指能夠看清楚本身的應有之姿,將其與現狀作為對比找出問題的方式。大家常說沒有目標或夢想的人不會發現任何問題,為了確實掌握應該改善的問題,應該明確地訂出目標或是理想中的狀態。在各種不同的層面徹底實行可視化之后,才能讓工廠整體有所改善。例如在工廠(哪里?要做什么?),生產管理(何時,該做什么?),庫存(哪里?有什么物品?),或是辦公室等等不同的地方。
不僅在現場可以進行5S與可視化,也可以用電腦系統進行可視化的管理。現在大家都能夠容易地使用數位相機或是電腦,只要善用這些工具,并活用這些系統改善工作上的可視化程度,將可以獲得很大的效果。而現場的影像、設備,或是機器的運轉狀況等等的資料,可以透過公司內的網絡分享傳送給每個同仁,即使身在海外也能立刻收到相關訊息。
將許多的制造資料收集起來,并整合公司的資料庫數據,大家就能夠一起共有共享。這些整合過的資料進行可視化活動之后,能夠有利于改善活動的運作,包括問題的掌握與改善方案的提出, 達到預測成效、促進實踐的作用。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