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造的核心是減少或是消除無附加價值的活動,也就是要減少和消除浪費。通常被總結為7大浪費,然而有種隱含的無法被目視管理等工具方法暴露出來的浪費,往往被我們忽略的就是思想浪費。
思想浪費的負面影響
思想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思想的浪費該稱之為最大的浪費。在推進精益或是其他工作的現(xiàn)實中,人們往往會有這樣或是那樣的消極想法,有時甚至是負面的。思想意識決定人們的行為模式進而決定結果,所謂態(tài)度決定結果。思想的浪費往往導致企業(yè)和團隊把過多的時間花費在“事情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上,而不是花時間在“如何才能改善和進步”上,失敗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許多企業(yè)推進精益的路上,走得很累,很沉重,最終虎頭蛇尾,徹底失敗。

讓思想增值---樹立使命感
人們通常的行為會受習慣支配,養(yǎng)成好的習慣要花費很多時間,要改變原有的習慣也很困難,它非常頑固。真因為此,實施精益過程就是改變人們思維和習慣,從而改變人們的日常行為。在推進精益的過程中,我們切記不能急功近利,浮躁的心態(tài)。應該是逐步吸收消化,精進和升華的過程。稻盛和夫說過“工作本身也是一種修行“。精益之路不也是一條修行之路嗎?它沒有捷徑,需要朝著精益正確的思想方向,不斷的,腳踏實地的實踐和前進。求取精益之路,有如“西天取經(jīng)”,一路之上會困難重重,有外部磨難,更有團隊內部的矛盾,困難。若想取得精益的“真經(jīng)”,首先,必須突破我們自身的障礙,消除思想的浪費,心中建立強烈的使命感。思路決定出路,行動的出發(fā)點和方向對了,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
精“做事兢兢業(yè)業(yè),不斷精進”,益“好處多多”,精益求精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追求不斷進步的境界。實施精益,態(tài)度決定一切,尤其是領導者的重視和支持至關重要。有的企業(yè)是受于客戶的要求要做精益或是愛面子將精益當為企業(yè)形象的包裝工具。領導者對此沒有正確認識的話,就會產(chǎn)生認識上的障礙和浪費。因此,企業(yè)和領導事前考慮分析清楚為什么要做精益,后續(xù)的工作才更加有意義。

推進精益活動,更像是改變人,塑造人的過程。懷著一份使命感來實施精益,境隨心轉,當我們內心建立了高層次的使命感時,就能容易面對戰(zhàn)勝推進精益中的很多困難,同時也不會被精益所困。這一切的源動力來源于內心強烈的使命感驅動,所以推進精益首先需要激發(fā)出從領導到基層的主動性及積極性,奠定良好的團隊認識和思想基礎。
文章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