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賞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終于有個大膽的人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讀完商鞅城門立木的故事忽發奇想----精通變法的商鞅如果穿越到現代企業他會采用什么方式給企業帶來一場精益變革呢。讓我們也在穿越的愉悅中來看商鞅是如何引導一場精益變革的吧!
從城門立木的故事談起,半信半疑的完成了簡單任務卻得到了公告懸賞五倍的賞金,?消息傳開,商鞅立即獲得了民眾的信任,為變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這個故事拆分來解讀它歷經了如下幾個階段:

1.??高層意識喚醒,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幾經周折,商鞅拜到秦孝公名下,把富國強兵的理論一遍遍講給他聽,一連談了好幾天,談得連吃飯的時間都忘記了,可以想象當時場面的激烈。終于孝公決心變法。所以企業的精益變革若不是起源于董事辦,也需要商鞅這樣的人連續給他說上個幾天,直到他下定決心為止。這個需要耐心與方法,也是精益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中央屏效應(事件聚焦)
南門立木,公告天下,制造特殊事件吸引關注,為后期取得民眾信任的廣泛性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3.????二六二法則(爭取關鍵的60%的人的信任)
圍觀的人群中,有人認為不可能(20%),有人半信半疑(60%),有人認為可以一試(20%)。突然有人大膽嘗試,輕松搞定并獲得高于告示五倍的賞金,圍觀者皆大呼錯失良機。試想若再立一木于南門會呈何景象?
4.?????Quick?win?快速取勝?(燈塔的選擇)
找到愿意去摘果子的人去摘低處的果子會有不成功嗎?燈塔區域的選擇原則也是一樣,若商鞅立的是一根鐵棒恐怕就沒有今日變法成功之評價。所以燈塔選擇有兩個基本原則:容易,燈塔區域的直屬主管高度支持
5.????系統的推進方式(推進策略及路線圖)
商鞅一伍一什的連坐制度建立了生死與共的團隊,獎農罰商指明了國家發展的方向,殺敵立功為優秀勇敢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臺和激勵。綜合起來的效果是變法成功,國力強盛已成為事實。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精益變革的未來,你穿越了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