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結合的必要性
首先,精益生產依靠參與者的知識,采用直接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簡單問題來說,其解決問題的速度更快,但它缺乏知識的規范性,面對復雜的問題會缺乏效率,無法保證其處于統計受控狀態。而六西格瑪管理更好地集成了各種工具,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主要根源,通過規范的DMAIC流程解決問題,為復雜問題提供了操作性很強的解決方法和工具。

其次,精益生產很少涉及在企業內部創建一種文化和基礎,從而確保企業成功實施精益生產活動,取得并保持精益生產速度。六西格瑪系統的文化基礎則確保企業領導人的參與、足夠的專職人員、系統的培訓、規范的項目評估等。
第三,精益生產理論的長處之一就是對系統流程的管理,它可以為六西格瑪的項目管理提供框架。通常來說,系統中都會存在一些非增值的過程或者活動,六西格瑪優化的對象經常是局部的,缺乏對系統整體的優化能力,所以它需要將必須解決的問題與整個系統聯系起來,然后優化流程。如果我們采用六西格瑪方法對這些過程或活動進行優化,就無法突破現有的系統流程,而精益生產恰好有一整套方法和工具來支持我們完成這項工作。
第四,對于許多剛開始引進、實施精益六西格瑪的企業而言,通過繪制完整的價值流程圖及跨部門的頭腦風暴將找到大量改進的機會和項目。從五西格瑪提高到六西格瑪也許要花費三倍或更多的成本,費時費力,客戶卻感覺不到顯而易見的效果,此時,精益生產有助于消除浪費、節約成本,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在六西格瑪的工具箱里沒有精益生產中常用的工具,如時間價值分析(Time Value Analysis)、全面生產維護(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修養)等。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完善,這些工具對提高項目見效速度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第六,六西格瑪活動的重中之重不是減少浪費,而是消除變異,它提倡在不能消除變異的情況下,利用DFSS重新設計流程。所以,利用六西格瑪中的流程圖很難確定流程中哪一個或哪幾個流程“貢獻”的非增值活動最多。而精益生產中的價值流程圖不僅有助于消除部門間的藩籬,而且突出主要的浪費,它要求在流程效率低于10%的時候重新設計流程,以確保進一步消除非增值的活動。

2、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結合的可行性
首先,兩者都是持續改進、追求完美理念的典范。這是兩者精髓上的同質性,正因為如此,兩者才有結合的可能性。
其次,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管理都與全面質量管理(TQM)有密切的聯系,都是基于流程的管理,都以顧客價值為基本出發點,這為兩種生產模式整合提供了基礎。
最后,精益生產的本質是消除浪費,六西格瑪的本質是控制變異,而變異是引起浪費的一種原因,所以兩種模式關注的對象不是對立的,而是具有互補性。
3、精益生產思想與六西格瑪關注點的區別
精益工具主要用于消滅浪費和非增值部分,減少不可缺的非增值部分,而六西格瑪工具主要用于優化增值部分和防止增值變成非增值部分。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