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由日本企業的5S擴展而來,是現代工廠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預防為主,保證安全。6S精益管理,是未來競爭的關鍵,是市場取勝的利器,是一流企業品性的標志。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類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這種類型教育的本質,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必然要求與企業深度融合,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過程中要基于工作過程,變抽象學習為形象學習,變實踐教學為企業頂崗。因此,看似不相關的兩個領域就發生了融合和交叉。先進的工業管理工具和管理文化(如6S管理)與高等職業教育這個教育類型融合已經不是個例了。從高等職業教育開始發展,很多有企業背景和行業優勢的職業院校就已經在推行各種工業管理方法與學校文化理念的融合。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這種融合還需要多方位的探索和研究。6S的本質是一種執行力的企業文化,強調紀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難,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為基礎性的6S工作落實,能為其他管理活動提供優質的管理平臺。因其日語的羅馬拼音均以“S”開頭,因此簡稱為“6S”。

6S的內容:(1)整理(SEIRI)——將工作場所的任何物品區分為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來,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是騰出空間,空間活用,防止誤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2)整頓(SEITON)——把留下來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規定位置擺放,并放置整齊加以標識。目的是工作場所一目了然,消除尋找物品的時間,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3)清掃(SEISO)——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干凈,保持工作場所干凈、亮麗的環境。目的是穩定品質,減少工業傷害。(4)清潔(SEIKETSU)——經常保持環境外在美觀的狀態。目的:創造明朗現場,維持上面3S成果。(5)素養(SHITSUKE)——每位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并遵守規則做事,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也稱習慣性)。目的是培養有好習慣、遵守規則的員工,營造團隊精神。(6)安全(SECURITY)——重視成員安全教育,每時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觀念,防范于未然。目的是建立起安全生產的環境,所有的工作應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6S管理主要是人的規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規格化。6S管理能為企業減少故障,促進品質;減少浪費,節約成本;建立安全,確保健康;提高士氣,促進效率;樹立形象,獲取信賴;孕育文化,培養素質。
在我國很多企業如中航工業、海爾、聯想、TCL、首都航天、西安航天、三元乳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企業已經品味到6S管理的巨大好處。還有很多的國企、私企、股份制企業也都紛紛推行6S,走向科學管理的道路。在已經推行6S管理的企業,我們能看到良好的工作環境、優秀的產品質量、濃郁的企業文化、高效的企業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徹底改變。企業已經在6S管理的推進中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和長足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類型,它肩負著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它的教育特質就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專業設置根據市場調研,緊密與企業崗位和崗位群對接;人才培養過程根據工作過程的特征確定,緊密圍繞職業關鍵能力。理論和實踐教學解構了典型工作任務,重組了工作流程,設計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式,變虛擬場景為真實企業環境,學生在企業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超過了兩個學期。
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從專業設置開始就已經開始了與企業的合作,從專業設置到專業建設、專業改革、專業科研到課程建設、教學過程、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就業等方方面面已經與企業深度融合了。在與企業的接觸中,企業的先進的管理文化也引起了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者的高度重視。
先進企業管理文化進校園就成了高等職業教育培養計劃中的一種趨勢,也是學校主動適應企業用人的一種舉措。于是,很多融合的方式出現了。有的院校把與就業相關的企業的管理文化作為選修課程進入了培養方案,有的院校把企業管理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院校在推行新管理技術的企業建立重點實訓基地,有的院校把企業文化作為講座課程和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院校就管理方法帶來的培養內容變化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與探索。
如果把6S管理在院校推廣的思路調整一下,把校園的教師和工作人員做為企業中的職工,把教室和辦公室作為工作現場,把教學資料與實訓設備作為物體,通過改變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動品質,強化規范和流程運作,進而提高院校的管理水準,這種模式是否可行呢?這樣一來學生更能直觀的看到6S管理的內容,形成一種企業思維,更好的適應企業的需求。教師也可以更好的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和高效的教育質量。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學校不是企業,學術研究和技能教育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校園文化不是企業文化,強調執行力可能會背離了教育規律,知識的傳授工作是一種整理和創造的過程,不是機械重復,應該不同于零件的加工,應該不能用同一標準來衡量。教師的千人一面,甚至缺乏獨創性和個性的要求是否會挫傷教育的多樣性和教育的靈感,從而背離循序漸進和厚積薄發的教學過程,產生更多的照本宣科和敷衍重復。
4.結束語
那我們能不能對6S管理在院校的推進進行修訂呢?比如只要求對工作場所的現場管理,并不要求教學活動的統一標準。只從環境本身去落實6S管理,又是否把6S的精髓讀偏了,避重就輕,是否能起到教育引導作用?如果是別的管理方式,我們又要怎么樣讓它與高等職業教育相融合呢?在比較了幾種方式后,把企業管理文化作為課程,作為理論課程,作為職業前期教育可能更能有利于企業文化的熏陶和企業精神的形成。把學生進企業去遵循企業管理和感受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學習的關鍵環節,就是把進企業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的教學環節作為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學習的重要課堂。這兩種方式的結合更能有效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和針對性。6S管理作為企業現場管理的有效方法,能在企業中發揮其重要的管理作用。但是工業企業管理方法在高等職業院校的推廣還是要找準職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對這種方式方法的探索必將隨著“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模式的發展,出現更新的形式和更新的內容。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