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人的工作與機器的工作分開(人機分離)意味著什么,這樣做又有什么用呢?
邁克·伯樂:同意,這倒是句實話,但是將人的工作與機器的工作分開是精益自働化原則里面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效率和質量問題的深層次的根源之一。很多人熟悉精益的準時化(JIT)的方面,但是自働化方面才是冰山下面看不見的部分,這里有很多真正的潛能可挖。
“停止并報告異?!睂嶋H上很少實施,但這比繼續做錯或者只要沒有事情發生就把它放到一邊繼續工作的做法更加符合人們的直覺。同樣,防呆法,用實際的設備檢出不良品也不太容易做,但是更容易理解。
“將人的工作與機器分開”大家不怎么熟悉,這仍是質量、生產效率以及成本降低的重要來源。幾天前,我在現場觀察操作員組裝設備。作為組裝工作的一部分,他們需要裁切鋼管。操作員用一臺非常簡單的裁切鋼管的機器:他先把鋼管放上去,然后把鋸子放到鋼管上,當鋼管在切的時候他就站在那里,切完后停止機器取走零件。這個操作員是流程的一部分(他不能到別的地方做其它事情),所以他就被綁在了機器上面,這樣的話,你就需要一臺機器和一個工人來完成這項工作。
將人的工作與機器的工作分開則意味著我們要搞清楚怎樣實現:(1)把零件放在機器上(2)按下開始按鈕(3)離開讓機器自己工作(4)過會兒回來取出我們需要的零件。這里面包含了兩個基本的工程技巧,就像豐田文件里所畫出來的(如下圖所示):

- 自動進料:只要你把零件放上去,機器會自動進料
- 自動退料:當機器加工完成后,零件會被自動退出,這樣會比較容易地取走。
換句話說,想象一下,你正在用爐子做一頓飯,你有幾個鍋在慢慢的煮著東西,你需要一直看著以保證食物煮的剛剛好。另外一方面,如果你把飯放進微波爐,按下按鈕然后去做別的事情,回封郵件或是刷一下餐具。當微波爐加熱完,就會響一聲讓你知道,你可以在方便的時候過來把食物取走。當然,這樣會失去烹飪的樂趣并且人工烹飪的食物可能口感更好,但是這是技術進步的問題。關鍵在于微波爐把你從不得不一直照看中解放出來,這樣你就可以做其它事情了。
把“機器”換成“系統”
現在很多工作是與服務相關的,你可能會想,這跟我有什么關系?我怎么可能只按兩下按鈕然后在那看著它運轉?實際上,這非常有可能,如果你把“機器”這個詞換成“系統”,想一下有多少次你需要一直盯著一個系統需求,因為你知道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就不會得到反饋。
在物流方面,將人的工作與系統的工作分開意味著你會在需要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以及合適的數量得到所有正確的零件和信息,而不是你不得不在系統外做一些工作去把這些信息或零件給拉出來。行政機構更糟糕:你何時發現行政人員是為你服務的,相反他們總是要你為他們服務。
許多學習精益的人感覺他們對流動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在他們以后的精益旅途中應該學習像自働化這樣的更高級的精益原則。但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一點,精益是一個系統,這就意味著如果你在一個方面沒有取得進步,另外一方面也不可能取得進步。例如,創建連續流是精益的一個關鍵目標,因為它在減少前置時間的同時還提高了產量和生產效率。連續流通常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一些流程、機器或者系統是集中起來的,也因此產生了批量。
這些流程通常需要專人照看它們運轉。為了能進一步實現連續流,就需要:
- 通過使機器更加具有自主性來讓人與機器分開
- 減少并簡化流程使其適合連續流
在很多方面,這就像是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 從集中的卡片運用大型機到桌面上的迷你計算機,再到便攜的筆記本,再到現在的智能手機。如果不是通過使流程越來越簡單運行的話,這些都不可能實現。
小提示
應該從哪里開始呢?你不會站在那里觀察你洗碗機的工作循環,對嗎?
下面是一些好的改善機會:
- 有人在一直看著加工過程以防部件或產品出問題嗎?
- 在按下開始按鈕后,你必須要站在那里確保它正常運轉嗎?
- 人們需要抓住在機器上的部件或者需要調整位置以正確完成工作嗎?
- 機器能自己退出部件嗎?這樣你就可以很輕松的拿起來到下一個工序(想象一下自動吐出商品的自動售貨機,但你不得不費勁的先掀開擋板然后才能取出你買的東西。)
針對上述每個機會點,推行人機(系統)分離將會逐漸改變你看待工藝流程的方式,并且對機械設計和加工效率也會有全新的理解。自働化的最終目標是保證連續的物質轉換以及流動的全面實現。
分享:冠卓咨詢
說明:轉載請注明“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