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IC作為企業流程制度改善的方法論,對企業管理者開展改善活動提供了有效途徑和完整的工具方法。
DMAIC方法論包括5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工具和方法,依次為D定義階段定義需要解決的問題,明確并量化問題的發生程度,定義過程中可使用趨勢圖、4W2H法等工具;M測量階段對問題現狀進行分層并分析數據,對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找出最主要的問題以進行聚焦,測量過程中可利用層別法、檢查表等工具;A分析階段需要挖掘影響焦點問題的可能原因,進行原因篩選并驗證根本原因,過程中可利用原則魚骨圖、矩陣圖等工具輔助分析;I改善階段需要針對找到的根本原因制定改善計劃,并對改善計劃進行擬真和評審。對已經確定的改善對策予以執行并進行過程追蹤,改善工程中有系統圖、甘特圖、回歸擬合/DOE等工具可供使用;C控制階段需要對執行的改善計劃進行效果驗證,看是否達到目標,并建立控制計劃與標準化。
DMAIC方法論基本的階段步驟構成了對企業流程制度改善的支柱。這些步驟是不可或缺的,也非常容易理解,讓企業管理者充分地圍繞一個問題,衡量當前的績效,分析問題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測試和驗證改進建議,然后在長期內實施可持續性的變化。
DMAIC的定義、測量、分析、改進和控制本身就是一個過程,與六西格瑪一起作為持續改進和質量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DMAIC的原則為執行持續改進提供了環境,并不意味著每次都是僵化的或使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在DMAIC的改善活動下有許多工具和可交付成果,使用于絕大部分企業的基本情況。
對所有企業來說,隨著公司在改善負面越來越重要的需求,對在自己的工作中具體的、可執行的方法論越來越重要。因此,DMAIC方法論本身可以通過收集和分享從每個計劃中吸取的經驗教訓和最佳實踐加以改進,并將其傳遞給未來的計劃。將經驗教訓和最佳實踐正式化,并將其整合到公司的DMAIC文檔和培訓中,對于任何持續改進計劃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增值步驟。
在改善過程中,如果存在問題復雜或風險較高的情況, DMAIC方法論的邏輯和結構可以防止團隊出現找不到下一步工作或者不知如何推進的情況,提高項目成功的幾率。因此,如果不知道如何進行改善活動或者改善過程中遇到問題不知如何推進,那么DMAIC方法論正是該企業管理者不可或缺的。
反之,如果在改善過程中風險較低,并且有一個明確的執行計劃,則可以先按原計劃進行;但是只有當有可靠的數據表明這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確定了可能的意外結果,并制定了緩解計劃,還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同事的大力支持的情況下才可以按部就班執行。如果執行計劃顯而易見的被確定的數據加以證偽,就應該重考慮一個完整的DMAIC計劃。
DMAIC方法論的真正優勢在于邏輯嚴謹的控制步驟。很多時候,企業在設法改進流程并獲得結果的過程中,很難順利地實施并控制改進后的流程。有較大有繼續前進的壓力,時間沒有花在確保平穩過渡上,對全面實施的認可度也不高。最終結果是難以執行改善計劃或者在維改進的成果中變得很困難。
DMAIC可能不是所有問題的最佳改善方法,但它能實現企業大部分改善活動的落地執行于成果控制。DMAIC方法論是一個以數據驅動、以客戶為中心、結構化的問題解決框架,它為企業管理者定義問題再哪里、什么時間發生、發生到什么程度,并需要分析什么,分析后需要改進什么,改進會需要控制什么。從而最大程度上解決管理者面臨的問題。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