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Product Development)是為了滿足人們不斷提高和變化的需求,對新產品或老產品進行其功能、特性、外觀、包裝等方面的研發和改進,使其性能優化,質量提升。其中產品的概念范圍很廣,只要是能夠滿足某種需求的東西都可以稱之為產品。產品的表現形式多樣,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從營銷管理的角度將產品的表現形式分為實體商品、服務、場所、人、組織和創意。本文中所指的為工程化的、獨立的、有實體形態的產品。
產品開發是一個非常繁復的過程,從依據客戶需求提出的產品概念到批量生產產品進入市場為止,過程中歷經很多程序,所涉及和需要調動的資源較多、技術性強、周期長,所以產品開發必須有章可循,只有充分協調相關資源、科學規劃行動日程,才能順利地完成產品開發工作。產品開發的流程是指自產品概念構思與提出起,到產品實現量產,最終進入市場的全過程。介于不同行業的產品和工藝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尤其是體現在產品開發模式的不同,目前,在一些行業中使用成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模式有:
廣泛用于汽車設計與制造行業的產品開發模式——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它是一種系統方法,也是QS9000/IATF16949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明確和規劃保障某產品能夠使客戶滿意所需的步驟,并促使目標所涉及的每一個人都能按照步驟按時執行。主要包括五個階段:計劃與定義、產品設計與開發、過程設計與開發、產品和過程確認、反饋評定與糾錯。如圖1。

適用于依靠靈活機會點帶動產品開發的行業產品開發管理——門徑管理系統(SGS),由羅勃特G·庫珀(Robert G. Cooper)于20世紀80年代創立,它是一種產品開發運作的路線圖,用來部署產品項目自創意萌發到產品上市的整個過程,其特點是組織的管理決策組將產品開發過程分為一個“發現”與五個“階段”,分別是新產品構思、確定范圍、確立商業項目、新產品開發、測試與修正、投放市場,并在各階段之間設立“入口”,也就是產品開發在進入各個階段之前都需要先判斷其是否合格,以避免有限資源被沒有價值的產品浪費。流程結構如圖2。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