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影響設備性能效率的損失包含設備速度低下、空轉及設備小停頓,如何改善設備速度低下,我們在上一篇文章《如何降低設備性能損失-設備速度低下改善》已經做了詳細的說明,本篇我們再來聊聊設備小停頓的改善方法。
設備小停頓是指在正常生產過程中,由于一些簡單的原因(如工件卡住、傳感器松動或臟污等)而導致生產設備或設施出現短暫的停機,從而造成生產的短暫中斷。該類型的停機,時間大多在5分鐘之內,無需維修人員進行大的維修,操作員進行重設置或者復位即可重新開機生產。小停頓改善就是針對該類型設備停機,通過信息收集和數據分析,尋找改善機會,達到降低該類停機,直至杜絕。
設備小停頓所表現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工藝問題:因工藝技術人員在設計產品制程工藝時,其設計的生產工藝和現場實際條件不匹配,而造成設備出現短暫地停機。
2.操作問題:因設備操作員未按照設備作業標準作業,或對設備結構不熟悉、使用操作不熟練、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而造成設備出現短暫地停機。
3.設備問題:因設備零部件自然劣化、備品備件品質差、專業維修保養不徹底等因素,而造成設備出現短暫地停機。
開展設備小停頓改善的主要步驟:
1.成立改善小組,明確各崗位職責,制定相關制度和流程。
2.數據收集:針對小停頓的信息,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收集:
1)操作人員的交接班或設備停機記錄;
2)設備的專業維修記錄。
3.數據分析:利用柏拉圖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停機次數或停機時間最多的前3項,進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工藝方面:工藝設計、工序安排、設備選用、原料品質、環境適應等;
2)操作方面:員工操作技能(識別和培訓)、行為規范性(操作和保養);
3)設備方面:零部件磨損、電氣老化、備件品質差、維護保養不徹底(質量、時間、頻次),除此之外,還需對改善對象的部位進行充分的結構性了解,可通過畫圖的方式來表現對象部位的結構。

4)為了更好的理解對象部位的構造,我們在必要的時候,還需將對象部位的構造及部位作業成立的條件進行分析。

4.制定改善方案和計劃
1)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制定設備小停頓改善方案和改善計劃,編制改善方案;
2)對改善方案和計劃要定期進行跟蹤評估,必要時進行適當地調整。
5.實施改善:按照改善方案和計劃,組織對改善項目進行實施。并進行改善過程跟蹤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6.評估改善效果:針對每一項已完成的改善個案,對其改善效果進行跟蹤評估,重要指標就是該故障頻次或停機時間是否降低或消失。
7.建立趨勢分析
若要比較直觀地反映出設備小停頓改善的效果,我們就要建立趨勢分析機制。一般小停頓改善以周為分析周期,重點以停機頻次和停機時間為主要考核參數,建立曲線趨勢分析圖。該趨勢圖原則上是一種數據匯總趨勢圖,可以按照設備種類、所屬部門等建立橫向和縱向的對比,達到直觀反映的效果。

8.持續改進
1)設備小停頓改善需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改善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下去,否則設備小停頓的頻次和時間皆會重新上升;
2)形成設備小停頓改善長效機制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優化后的改善機制和流程形成管理制度和流程,固化到管理體系中。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