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改進項目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在對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后制定改善措施,那么在最大程度的消除或減少造成問題的原因發生的前提下,一個好的改善措施還有哪些特點呢?
我們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
美國航天部門首次準備將宇航員送上太空,但他們很快接到報告,宇航員在失重狀態下用圓珠筆、鋼筆根本寫不出字來。美國科學家們想研制一種在太空失重情況下使用的太空筆,可研究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成功,只好向全國發出了征集啟事,收到了一位小學生寄來的包裹,寫著一行字:“能否試試這個?”打開一看,是一大把鉛筆。
可以看出,在制定措施時,不要人為地把事情復雜化,看起來麻煩的事情,往往有簡單的解決辦法,所以我們提倡靈活思維,以簡單的技術手法解決問題。
但鉛筆適合在太空中使用嗎?筆芯的尖頭容易折斷,在失重的環境中會飄進電器中引起短路,成了危險品,此外,鉛筆的筆芯和木頭在純氧的環境中還會快速燃燒。所以花了兩年時間和兩百萬元費用后,“太空筆”于1965年研制而成,其原理是采用密封式氣壓筆芯,上部充有氮氣,靠氣體壓力把油墨推向筆尖。
故事的后半部分告訴我們,解決問題一定要以不產生其他問題作為前提,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考慮制定的措施的副作用或者帶來的風險。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經常會制定一些管理類的措施,也就是通過人員來實施的措施,這類措施一般是要求通過人員的100%遵守要求來達到效果,但我們都知道人總是會犯錯的,所以這種管理類的措施并不可靠,我們需要更多地采用防差錯思維來考慮措施的制定,不管是防差錯設計還是防差錯裝置。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