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L(One Point Lesson)一般稱為單點教程,是針對工作中某一個特定問題的解決,由員工自己編寫的專門教材,并由員工自己作為教員,對同事進行培訓,是在推行TPM活動時經常用到的一個工具。OPL培訓時間一般都在10分鐘以內,所以也被稱為10分鐘教育。
OPL很多公司都在用,但是也有部分公司在運用的時候,覺得效果并沒有預想中的好,在此,我們來簡單的聊一聊如何在工作中有效的使用OPL,提升員工的集體智慧。
首先我們來看看,為什么要推行OPL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
員工工作不能隨意脫崗,參與系統培訓的時間少;
對于工作技能提升的訓練,采用課堂式講課員工接受程度低,效果不好;
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員工之間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共享程度低;
員工技能提升、多能工培養的需求。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對員工的技能提升訓練,在現場培訓效果最好;
一線員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培訓教程的內容一定要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且時間不能太長,方式一定要為員工所樂于接受;
要充分挖掘出員工的個人智慧,通過OPL培訓,提升所有人的技能。
如何才能在工作中用好OPL?使我們的員工都能愛上學習,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習,不斷提升技能,并愿意做為輔導者,輸出自己的技能,分享給團隊的同事。有幾個關鍵的步驟,大家一定要記住:
任何與工作現場相關的經驗、方法、技巧,都可以做為OPL編寫的素材。一方面員工自主將自己的妙手偶得,將自己的經驗、智慧編成OPL;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現場改善后的經驗總結、將與之前的作業方式方法不同之處進行整理作成OPL。
OPL撰寫的內容應該盡可能做到深入淺出、主題明確、簡單易懂、邏輯清晰,便于理解,便于實踐運用。牽涉原理、理論內容以簡單夠用為主,一個課題一頁紙,避免長篇大論的理論描述。OPL雖然短小精悍,但仍應該遵循5W2H原則,即講的什么(What);誰來講、誰來學(Who);應用在何處(Where);何時應用,何時進行培訓(When);為什么這樣(Why);如何做(How);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How much,How many)。
OPL的課程一般由撰寫人來擔任講師,如果撰寫人不善于講解,也可以由其他熟悉這個專題的員工代替作為培訓講師,培訓方式以在現場為佳,脫離現場,對其他人的接受程度會有較大的影響。培訓完后受訓人需要對培訓做出評價,是否對工作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對自己掌握的程度也作出評價。
激勵是OPL管理體系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其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對OPL的激勵應該以“立法”形式固定下來,并且要認真研究OPL的評價流程、激勵形式、激勵強度等。在活動之初,激勵可以采取每個OPL課程教材不論水平高低都適當給予一定編寫費,每培訓一次給予一定報酬方式進行,以此來引導OPL活動的開展。進入成熟階段,可以通過優秀OPL課程評選、OPL培訓效果
做好了以上四件事,OPL活動就能得到有效的開展,同時也才有持續開展的生命力,一份好的OPL,可以讓員工快速的學會別人的技巧,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為團隊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